12日的午后,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闽侯青口的福州动车段福州南动车二所检修库内,十几名机械师穿梭在车顶、车下等位置,对动车组进行全面体检,保障动车组安全运行。 张岚翔(左)和同事仔细检查动车组受电弓碳滑板。谭文卿 摄 “辅助号位,请帮忙升2325动车组6车受电弓。”25岁的机械师张岚翔拿着对讲机,站在车顶与同伴交流。“收到,请注意安全。”同伴的回应从对讲机中传出。 受电弓缓缓升起,张岚翔一手拿着摄像手电筒,一手拿着喷壶,缓缓将检漏剂喷在受电弓碳滑板和各个接头处。 豆大的汗珠不断从张岚翔的额头滑落,流入眼睛。他微眯着眼睛,强忍住汗水带来的不适,眼光紧紧跟着手电筒的光缓缓移动,一刻也不敢松懈。 “质检、质检,这个接口有微量气泡,应该有泄漏。”张岚翔的眼睛一亮,转头朝一旁的质检员彭梓林说。 彭梓林有着13年质检经验,迅速给出处理意见:“可能是橡胶风管破了,降弓拆开看看。” 降下受电弓,张岚翔娴熟地拆开接口,在橡胶风管上发现一道微小的裂痕。“任何细微的故障都不能轻易放过。”张岚翔说,就算天气再热,也要对工作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 待故障处理完毕,张岚翔浅蓝色的衬衫已被汗水浸成深蓝色,紧紧地贴在皮肤上。 动车组车门旁,“00后”机械师朱锐旗腰上挂着安全带,手里拿着摄像手电筒,缓缓拉动车门,双眼紧盯车门运动机构。 暑运期间,朱锐旗平均每天要负责12扇车门的检修,平均每检查一扇车门需要深蹲12次、弯腰15次,逐一检查上百个零件,再用毛刷在活动机构上涂上一层油脂。 高专注度与体力的双重要求,给这名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带来不少考验。“天气太热了,我每天起码要喝2升水。”朱锐旗说。 同样的忙碌,也发生在动车组车底。25岁的机械师林鸿鹏正使用自动油脂加注小车,为动车组加注牵引电机油脂。 “有了这辆自动小车,我的工作轻松多了。”林鸿鹏笑着说,以前需要使用油脂枪手动加注牵引电机油脂,平均每台牵引电机需要来回操作油脂枪28次,就好比掰了28下臂力器,往往刚开始加注就已经大汗淋漓,“随着智能化装备的引入,我们在暑运期间的工作量大大降低了。” 无论多热,这群“动车医生”始终坚守岗位,挥洒汗水检修好每一列动车组,为旅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