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江,这座中国大老板最多的县级市,用其独特的发展之路诠释了民营经济的奇迹。这里的官员甚至深夜还在为企业排忧解难,真正将“亲商、助商”理念融入了骨子里。 企业关怀,政府主动撑腰2020年4月,盼盼食品董事长蔡金钗接到市领导的深夜电话:“用电量怎么下降了?遇到困难了吗?”尽管最终被证明是新旧厂房更替引发的误会,这件“小乌龙”却让蔡金钗深感温暖。 
在晋江,民营企业有事就是政府的大事。市领导不仅“撑腰”,还甘当“服务员”和“拎包人”,主动上门解决问题。 即便是民企出现资金链危机,政府也敢于担当,例如在龙峰纺织面临破产边缘时,市政府果断出手,确保整个产业链的稳定。 改革东风吹起,晋江经济起飞从1978年的GDP仅1.45亿元到2023年的3363亿元,晋江用45年的时间完成了2319倍的增长奇迹,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的标杆。 
这一切,离不开改革开放初期的一系列破冰之举: 政策激励:“五个允许”开绿灯 在改革初期,“允许集资”“允许雇工”等政策为民营企业松绑,为初创者提供了发展的温床。 税务方面,10万元以内免税的“带征率”改革,不仅鼓励小作坊规范经营,更推动了经济的腾飞。 产业聚群:打造规模效应 如今的晋江拥有多个千亿级和百亿级产业集群,从鞋服到食品,从建材到装备制造,每一个领域都堪称行业翘楚。例如,“中国鞋都”的每五双鞋中,就有一双来自晋江。 品牌立市,全球视野加持1999年,安踏通过请乒乓冠军孔令辉代言,一举打响了品牌战略。随后,晋江掀起“请代言人”的热潮,各类品牌争相走向国际舞台,形成了“晋江制造”的独特影响力。 
品牌立市之外,晋江还推动企业上市。市领导亲自带队“洗脑”,用实际行动打消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疑虑。 安踏作为领头羊,于2007年成功上市,为整个晋江企业上市潮奠定了基础。 危机面前,化解困局重生晋江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从1985年的“晋江假药案”和“星期鞋事件”,到2012年的库存危机,每一次风暴都曾让晋江经济濒临崩塌。 
然而,政府坚持“除虫护花”,以改革创新、引导企业转型的方式化解危机。例如,依托石墨烯技术的轻型跑鞋,让传统鞋服产业焕发新生机。 晋江经验,全国推广的样本如今,晋江的经验不仅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的范本,还对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从常态化沟通机制到引进高端科技人才,从传统制造到集成电路产业的布局,晋江正在以实际行动证明,“两翼齐飞”的新格局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晋江奇迹,背后是无数敢闯敢拼的晋江人,也是政府与企业合力书写的时代篇章。这座小城用45年的奋斗,定义了县域经济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