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 | 焦虑的厦门,为什么抢不到人? 城市“抢人大战”这事儿,已经炒了快一年。今天冒出来这个城市给户口,明天钻出来那个城市给钱、给房。 看了这么多以后,相信你已经审美疲劳了。心动过后还要继续搬砖的你,肯定觉得:这“人”有啥好抢的?“抢人”跟我有毛线关系?讲这么久真的有必要吗? 今天,城叔就用一个城市的故事告诉你,为什么,“抢人”这事儿能火这么久。人,对一个城来说,到底有多么重要。 图片出处:摄图网 厦门岛南,黄厝海岸边。细软的沙滩上,很多正在拍婚纱照的准新婚夫妇流连忘返。一套婚纱照拍下来,虽然新人们大多面露疲色,但厦门迷人的景色已经足够让他们永远记住这里。他们希望能够在厦门多待一段时间。毕竟,厦门这座城市,已经成为了他们一生幸福的见证。 厦门岛西,某幢办公楼内。弘信创业工场投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强为我们倒了一杯茶,靠回到沙发上,他望了一眼窗外的天空,然后回过头用略带凝重的语气说:“现在我身边,有好多人都想要离开厦门。” 腾讯此前发布QQ大数据2016全国年轻指数中,厦门的年轻指数仅为73,年轻人口新增率仅为18.09%,而年轻人口流出率则高达37.26%。在35个一二线城市中,年轻人口净增加率为-19.17%。在新一轮“抢人大战”愈演愈烈的今天,厦门,这座高颜值、气质佳、有温度的城市,在经济发展中,也面临着人才的难题。 一群老板的焦虑 家乡在泉州的小叶曾是厦门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在厦门呆了两年多的他,2015年的3月决定告别这里,去北京找找新的机会。两个月后,小叶拿到了北京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offer,而这家公司开出的薪酬,是原来的三倍。 其实,像小叶这样的劳动力在不同城市之间进行自由流动,是一种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现象。但是近年来,一些厦门的老板发现,招人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下,他们开始担心起来了。 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人的需求特别敏感。“现在,劳务招聘的压力非常大,在厦门市场的供给量其实是下降的。”来自新加坡的祁锦昌接手赫比(厦门)精密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已经近八年的时间。这八年来,他带领着公司将销售额从2亿多做到了7亿多人民币。借助厦门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他的事业可谓是蒸蒸日上。不过这两年,招聘到足够的工人已经成为了让祁锦昌和他的人力资源总监感到头疼的事情。 “因为有自动化生产线的加入,我们两年对劳动力的需求其实比较平稳。虽然政府一直在帮我们提供一些招聘的渠道,但是从劳动力的供给来看,操作工的招聘上还是比较严峻。”祁锦昌介绍。 成熟的大企业缺人,还处于成长期的创业企业同样缺人。90后的老板洪清涯和自己的团队一起,搭建了一个短视频创作者的服务平台,现在,这个名叫“视频兔兔”的短视频一键分发平台已经颇具影响力。而与赫比公司这种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不同的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洪清涯缺的不是熟练操作工,而是像应届生这样的“新鲜血液”。 “做我们这个行业,本来人才就很少。厦门本地高校比较少,每年高校毕业的应届生数量本就不多,很多都去了别的地方,剩下的大部分又被大公司招走了。像我们这种创业公司,发展到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可是在招人的时候,根本抢不过那些大公司。”讲到这里,洪清涯显得很无奈。 人才难觅,一些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的企业,也只能选择离开。厦门的RQ SPACE是一家专门为创业公司提供服务的平台,它的创始人曾荣群已经在厦门的互联网圈子里深耕了几十年。据他这几年的观察,随着招人的难度越来越大,很多厦门的好公司,开始逐步向北上广深以及其他大城市整体或部分转移。 弘信电子研发团队的转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李强透露,招不到高端研发人才的问题对他们企业的影响很大,只能把研发基地设到外地去。“深圳、武汉、成都、西安都会有我们研发的布局,”李强坦言,“作为企业,你只能顺应市场,你也改变不了这个城市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