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查看: 898|回复: 0

巴金在厦门度过最快乐时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30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脚两次、三次重踏上南国的红土,我老实说,当那鲜艳的红土在无所不照的阳光下面灿烂地发亮的时候,我真要像《东方寓言集》里的赫三那样跪下去吻那可爱的土块,我仿佛是一个游子又回到慈母的怀中来了。”1939年春,文学巨匠巴金在散文《黑土》中写下了自己对闽南这块土地的深深眷恋之情,他用笔深情地倾诉:“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可惜非常短促)就是在那样的土地上度过的。”

    一代文学巨匠为何对闽南这块土地如此眷恋?当人们沉浸在巴老逝世的深深悲痛之中,我们却希望以另一种方式缅怀这位文学大师,那就是去探寻巴老的厦门情缘。

曾登上日光岩看大海

    文史专家洪卜仁曾与民盟厦门市委原秘书长白少山一同做过“巴金与闽南”的专题研究,并收集了大量资料。洪卜仁介绍说,上世纪30年代初,巴金曾四次踏上厦门的土地,并深深地爱上了美丽的鼓浪屿

    1930年秋,巴金第一次来到厦门鼓浪屿,住在位于鼓浪屿龙头路的厦门酒店,这家酒店建于上世纪20年代,在酒店的一间临海的房间里,巴金住了三天;1932年春,巴金第二次来到厦门鼓浪屿,不过只在岛上呆了一天;1933年5月,巴金第三次来到厦门,这次他要去广州旅行,路过厦门,依旧下榻厦门酒店,小住了几天。

巴金第四次踏上厦门的土地是1933年6月,确切地说,这次巴金只是“路过”厦门而已,他乘坐的船停靠在厦门的码头,泉州的两位朋友接到他的电报,专程赶来看望他,巴金与两位朋友坐上“划子”来到鼓浪屿,登上了日光岩眺望美丽的大海,剥吃着花生、荔枝,听着海水击岸的声音,当天下午5时巴金乘船离开厦门。在两篇同题散文《南国的梦》中,此行的美好回忆成了最打动读者的文字。

与厦门友人喜相逢

    巴金最重视友情,也最珍惜友谊。他曾在《朋友》一文中写道:“朋友们把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欢乐,多量的眼泪分给了我……这些不要报答的慷慨施舍,使我的生活里有了温暖,有了幸福。”巴金对闽南这块土地之所以如此眷恋,就是因为这里有他的挚友。

    洪卜仁介绍说,上世纪30年代初,毛一波、张履谦、王鲁彦、林憾庐等巴金的好友在厦门的《民钟日报》、《国民日报》当编辑。巴金曾回忆在鼓浪屿厦门酒店与朋友相会的欢快情景:“傍晚约了两三个朋友来,我们站在露台上,和朋友们谈论改造社会的雄图,这个窄小的房间似乎容不下几个年轻的人和几颗年轻的心,我们的头总是向着外面,窗下展开一片黑暗的海水。”

    王鲁彦就是巴金第一次来到厦门所结识的挚友。1930年8月,巴金和王鲁彦在厦门酒店见面。鲁彦是文学界前辈,巴金在中学读书时就读过他的小说,巴金认为鲁彦在自己的文学道路上“扶过我一把”,所以二人仅畅谈了一个多小时就结成好友。1944年8月,鲁彦因患肺病逝于桂林,巴金以满腔哀思作《写给彦兄》,痛悼好友。

作品中频频出现美丽厦门

    洪卜仁介绍说,巴金的闽南之行在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闽南这块土地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1932年5月,巴金写成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小说描写的背景就是风景如画的鼓浪屿。1979年3月的《新华月报(文摘版)》中刊登有巴老的文章《谈〈春天里的秋天〉》,他在文章中说明自己为什么将该小说的背景放在鼓浪屿,“我喜欢那个风景如画的小岛。我常常坐划子来去厦门,晚上也在海上看星星。鼓浪屿的春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巴金的中篇小说《新生》的创作素材源于1930年董寄虚组织厦门机器工会,领导电灯厂工人罢工被捕入狱的事实,小说中的A市隐射厦门(厦门英文名Amoy)。

    厦门和鼓浪屿还频频出现在巴金的散文中,在脍炙人口的《南国的梦》与《黑土》中,巴金表达了对闽南、对闽南友人的深刻怀念;在《旅途随笔》散文集中,《朋友》、《月夜》、《扶梯边的戏剧》都有厦门和鼓浪屿的印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GMT+8, 2024-5-23 14:45 , Processed in 0.06787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