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查看: 1112|回复: 11

厦门市历史影像研究会成立 照片展示百年前美丽厦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6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厦门市历史影像研究会成立 照片展示百年前美丽厦门

  上世纪30年代中山路街景。
  上世纪20年代厦门曾厝垵机场。
 1922年“厦门号”帆船停在上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厦门网-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巧恩)清末的鼓浪屿、100年前的厦门外滩、80年前的中山路……春雨淅沥的午后,旧时厦门通过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点一点苏醒。展板前,有目光灼灼、细细观赏者;也有啧啧的轻叹声:“厦门那些年也很美。”
  昨天下午,厦门市历史影像研究会正式成立,《厦门的影响》(珍藏版)邮资明信片同时首发。这套因研究会成立而发的明信片分上下两辑共22幅厦门历史影像,记录了晚清至上世纪60年代的厦门。100多年的历史随影像浮现,给人妙不可言的穿越之感。
  譬如,明信片下辑的封面图片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画面所展现的是厦门鹭江道大同路一带。不过,在那个时代,洋人都管这里叫厦门外滩。所以,今后如有熟悉厦门历史的外国游客向您问起“厦门外滩”,您可别连忙摆手,急急纠正:“外滩在上海,厦门没外滩。”咱们厦门100年前就有外滩了。
  据悉,作为全国首家地方性历史影像研究团队,厦门市历史影像研究会由历史影像收藏、研究的爱好者及相关单位自愿组成。这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地方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将通过收藏厦门及周边地区历史影像史料,开发、利用厦门市地方志资源。值得一提的是,所谓历史影像资料包括老照片、老明信片、老地图、老电影电视纪录片、画作、数字影像等。
  研究会昨天同步举行第一次成员大会,选举产生了首任会长———厦门电视台主任记者高振碧;副会长有4位,分别是厦门市图书馆活动部副主任马小勇、厦门日报社主任编辑卢志明、厦门文物店销售总监龚健以及海西晨报社《影像志》主编蓝添艺。秘书长则由来自厦门市地方志办公室信息处的叶亚玲出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花了460美元买回“抓鸭照”
 1889年,端午节鹭江上的传统“掠鸭”项目。
  这套明信片的22幅厦门历史影像中,有一大部分是“海归”。譬如拍摄于1889年的端午节鹭江“掠鸭”盛况,这是高振碧花460美元从欧洲某个拍卖网买回来的。画面上,长杆一头架在船头,另一头是一个装着鸭子的笼子,长杆涂满猪油,人们要走过长杆,将鸭子释放,再跳入水中抓鸭。这便是厦门的传统活动,端午“掠鸭”。
  当然,包括端午“掠鸭”在内摄于1860年至1900年的老照片多为蛋白照片。这是指用蛋清混合感光剂涂抹在纸基上制作成相纸而印制的照片,它是在硬版照片后最流行的印刷方式。由于感光度低,这些照片是从底片直接晒印的。
  那么,在被高振碧买回之前,它为什么出现在欧洲?根据厦门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白延蜻说,鸦片战争后,厦门被辟为通商口岸,大批外国人移居厦门,许多西方摄影师也来到厦门,这里的市井街巷,自然风光都进入他们的镜头,留下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
  其实,厦门还是最早传入影像技术的城市之一。1839年,法国画家路易·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公布于世,世界上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诞生。10年后,也就是1849年,厦门人林针从美国回到厦门,带回一套银版摄影器材,林针也因此成为中国最早的银版摄影师。
  (晨报记者 陈巧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照片讲述老厦门故事 曾厝垵八十多年前建过飞机场

  辛亥革命后,在曾厝垵村对面位置曾建制“海军航空处”,并建设了一个飞机场。
  【鹭江道】
  过去
  现在
  【浮屿】
  过去
  现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这不是德国领事馆吗?”白发苍苍的葛先生指着一张鼓浪屿的老照片感慨道。昨天下午,在市方志办的牵头下,厦门市历史影像研究会在张雄书画院成立,会场外特别展示了20张弥足珍贵的老照片,吸引了不少老照片爱好者的关注。以这20张老照片为封面的珍藏版明信片“厦门的影响”也在成立大会上首发。
  致力于收集影像史料
  厦门市历史影像研究会是由厦门市历史影像收藏、研究爱好者及相关单位自愿组成,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地方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是全国首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历史影像研究团体。
  “我们的工作总结起来就是六个字:收集、研究、展示。”厦门市历史影像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第一届理事会会长高振碧介绍,将开展厦门及周边地区历史影像史料的收集、研究、交流等学术活动,以提高厦门历史影像收藏、研究、利用的水平。该研究会的远景目标则是建立“厦门历史影像资料库”,推进创建“厦门历史影像博物馆”。
  曾厝垵机场建于1929年
  辛亥革命后,在曾厝垵村对面位置曾建制“海军航空处”,并建设了一个飞机场。这个机场还吸引了全球多位游客进行“飞机自驾游”。
  其中一张明信片就记载了曾厝垵飞机场曾经的“倩影”,它兴建于1929年1月,1938年2月弃用,是厦门市历史上的第一座官办机场,据史料记载,其位于环岛南路的曾厝垵(现环岛路音乐广场、海港城、佳丽海鲜一带)。机场尽管从使用到废弃才十年时间,但当时发生的“全球飞行自驾游”却轰动一时。据记载,1929年3月1日,厦门海军航空处飞行员陈文麟驾驶阿维安号轻型飞机从英国伦敦起飞,途经德国、比利时、法国、印度、越南等欧亚十几个国家,最终于5月12日飞抵当时尚未完全修建完成的曾厝垵飞机场,行程1.5万公里,成为“中国第一个单人驾机飞越欧亚大陆的飞行员”。1930年11月12日,英国籍女飞行员白鲁斯夫人驾机由香港飞抵厦门,降落在曾厝垵飞机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写】
  老照片上的厦门故事
  这20张珍贵的明信片中,其实深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每个被凝固的瞬间背后,都是一段珍贵的历史。
  “大白”在1908年曾光临厦门
  清政府在演武场(今厦门大学一带)所搭建的欢迎牌楼。
  最近,那个叫“大白”的机器人火了。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早在1908年,厦门就迎来了“大白”的到来,不过,这个“大白”可不是机器人,而是美国海军组成的“大白舰队”。由于该舰队一律漆成华丽的白色,便称“大白舰队(Great White Fleet)”。
  听到“大白舰队”1908年10月30日要来厦门的消息后,清政府外务部准备了白银40万两,将街道和寺观名胜重新修葺,告诫居民美国海军官兵所到之处切勿喧扰。除此之外,为了显示大清帝国的尊严,清政府更筹巨资在厦门南普陀寺前的演武亭广场修建了豪华会场,安置电灯1000多盏,这也是厦门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电灯照明。而图片里的景象,便是清政府在演武场(今厦门大学一带)所搭建的欢迎牌楼。
  清道光年间的厦门与台湾这模样
  1832年军队从厦门出发到台湾平定民乱。
  清道光年间的厦门与台湾是怎样一副模样?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一套珍贵册页画作《闽南纪胜十二景》中寻找答案。《闽南纪胜十二景》是兴泉永道周凯创作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的册页画作,共12幅,表现他在两任兴泉永道和一任台湾道期间有关厦门和台湾的亲历,所有人物、建筑、山海、地名、事件,史志传记均有记载,从一个侧面为历史上厦门与台湾的密切关系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明信片选用的《厦门筹警》,反映的是1832年准备从厦门出发到台湾平定民乱的情形,画中的位置为靖山头,即华侨大厦一带。
  英国摄影师镜头下的老厦门生活
  英国摄影师镜头下1869年厦门水仙宫一带。
  约翰逊·汤姆森是最早记录厦门的英国摄影师,在1868年至1872年间,他游历了中国的许多地方,其中也包括厦门。在他镜头中,我们看到街巷里艰难度日的贫困民众以及厦门的风光景致。
  1869年的水仙路口长什么样?约翰逊·汤姆森用他的照片给了我们答案,在这张珍贵的蛋白照片里,他从海后滩的一栋别墅楼顶,拍摄下了当年的水仙宫一带,图片里清晰可见当年厦门的民居,就连水仙宫背后靠着的大石头上的字样,在图片中都清晰可见。
  文/本报记者 吴耀东 吴燕如 何无痕 图/厦门市历史影像研究会提供 本报记者 王火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现遗失的“老厦门”
历史影像

再现遗失的“老厦门”
20150417厦门网 2015-04-17 00:00
字号: T T 手机看厦门网


拍摄于1900年的厦门“景外奇景”风动石。
  4月11日, 在厦门市方志办指导下成立的厦门历史影像研究会首度展现了一批厦门历史影像,生动地再现了一段百年来的厦门历史,尤其可贵的是,这些历史影像中包含了那些已经在历史进程中失去的“老厦门”。透过这些历史影像,本报记者请教专家,挖掘历史,揭开了这些老照片深藏在背后的故事。
  ●文/卢志明  洪丽君 陈琪君 图/逸 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厦门古城老照片首度现世
老照片上的厦门古城风貌。
  在这批历史影像中有一张厦门古城风貌老照片。专家何丙仲先生告诉我们,厦门古城在明代洪武年间建成,到上世纪二十年代被拆除,存在了约500年的时间,尽管厦门古城曾经有图像和局部照片存世,但作为真正厦门古城全貌的老照片,这张照片却是首度面世。
  新当选的厦门历史影像研究会副会长蓝添艺先生告诉我们,在厦门的历史影像中,许多早期老照片都是外国摄影师拍摄的,这张拍摄于1880年左右的照片,却是出自鼓浪屿瑞生宜芳照相铺,画面上的厦门城大全景十分罕见。
  专家郭坤聪告诉我们,自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拆除厦门古城建造新城市之后,厦门的古城墙现在还存有北门一段,已成为厦门珍贵的历史记忆。从画面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当年的厦门城市建筑已遍布城内外,特别是从中可以感觉到在城墙外的建筑已相当整齐密集,面积应该大大地超过城内。因为根据史料记载,厦门明初建城的周长只有426丈,清代经施琅扩建后为600丈(约1.8公里),可见厦门古城的面积并不大,占据不到厦门岛的百分之一面积。而在厦门成为通商口岸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城市面积自然向城外铺展。这张老照片保留了这段历史真实的一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景外奇景“风动石惨遭破坏





碧山岩风动石老照片。
  在这些厦门历史影像中,有一张洪凯杰收藏的拍摄于1900年的厦门自然景观画面——天然奇观风动石,它原位于外清山麓靠近镇海路一带。文史专家洪卜仁先生告诉我们,在厦门的历史上,曾经有“大八景”、“小八景”和“景外奇景”,这块风动石即属于“景外奇景”。从画面中可以看出这块风动石奇特挺拔,而且体积巨大,足有两三人高。风动石周边留下了一群人的合影,石上还书写着许多的外文(希望有懂得画面上文字的读者能够解读并与我们取得联系),估计是记录了外国人到此一游的符号。可见这块风动石是吸引游客的一处厦门绝妙景观。专家告诉我们,由于这块风动石巨大,如巨型枕头,仰首翘起,厦门人在玩赏这处奇景时,人们在它和磐石相距的空间部分顶上一根细竹,风来的时候巨石晃动,可以压弯竹枝,足见风动石的奇特。因此它历经了千万年,阅尽了沧桑,仍然遇风而动。
  令人愤慨的是,1908年3月22日,一群德国水兵来到来到厦门岛这处宝贵景观玩耍,他们先是几个人用手去推,发现巨石真的晃动起来,这群水兵足有百余人,他们竟全部“上阵”猛力推动,恶意摧残,居然将它推倒。据说这块风动石滚进了附近的叶氏花园,由于它失去了灵性又占据了人家花园的位置,最终被“肢解”了,充做建筑材料,仅有这张老照片为我们留下不尽的感慨。在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厦门岛上还有一块风动石,也留有一张老照片,这块风动石就在现在的碧山岩寺内,称作“灵岩”,深藏其中,鲜为人知。由于寺庙在建筑时将它封固了,最终将恢复它风动的灵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浮屿闹市印记牵系怀旧情结

历史上的浮屿角。
消闲别墅旧址成绿地。
  在这批历史影像中,一幅杨羽翔收藏的1930年代浮屿角闹市的景观足以唤起老厦门人的怀旧情结。据龚健先生介绍,浮屿角,大致就是现今厦禾路和思明北路交汇的十字路口一带。从这幅影像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马路宽阔,行人密集,热闹非凡,而且这里还有专门的交通指挥员,可以说,这也是老厦门的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而两边的楼房整齐矗立,已然是一副规划建设的模样,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栋在老厦门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一座是开明戏院,一座是少儿图书馆。专家告诉我们,当时的浮屿角完全可以称作是厦门人的休闲娱乐中心,理发店、电影院、图书馆等等,这里一并囊括。与中华、思明电影院并称为厦门电影院三大老字号的开明戏院便位于此地(照片左侧)。据我们了解,开明戏院于1931年开业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领跑厦门电影事业,它实实在在见证了厦门电影业的辉煌时代。开明戏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旧城改造中被拆除。
  照片右侧的消闲别墅是厦门最早的休闲场所,老照片所显示的那个年代这栋楼主要作为茶室和澡堂。后来,这里才成了多位华侨办公司的驻地。新中国成立后,它还曾作为厦门市图书馆、厦门市第二百货公司和厦门市少儿图书馆。可惜的是,随着附近中山路等商圈的迅速崛起,浮屿的光环已经伴随着时代变迁成为过去的故事,消闲别墅也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拆除,它的旧址现在成了思明北路通往厦禾路交会处的绿地。如今的我们也许只能从现今那小绿地花岗岩上的“浮屿”二字,才能追忆这里曾经有过的繁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谈】

  直观城市童年的载体

高振碧。
  ●文/陈琪君
  厦门历史影像研究会发起人、第一任会长高振碧先生说,影像是历史的瞬间定格,是直观厦门城市童年的载体。与文字记载和语言描述相比,它不仅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且可以通过画面解读更丰富的信息。高先生认为,正因为历史影像有它特殊的价值,所以厦门历史影像研究会直接受厦门市政府方志办指导进行研究。
  历史影像的产生和留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厦门城市历史和地理位置使它在历史上得风气之先,得以产生和留存大量历史影像。一方面是20世纪初,西方渴望了解中国,大量传教士、商人和探险家来到中国,厦门是其最先登陆的港口之一。他们通过文字与影像记录中国,在客观上为中国、为厦门留下弥足珍贵的历史影像。另一方面是有些历史影像带有草根性,由厦门本土人士创作。今天,对这部分文化遗存再研究,仍有现实的积极意义。通过它们可以了解城市发展以及让厦门人引以为傲的历史成就,不仅如此,在历史景观和人文信息等方面也存在着许多探索空间。
  在今天,历史影像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我们所在城市的昨天和童年。从这次制作为明信片的22幅历史影像中可以看出,厦门在19世纪末已是一座初具规模的港口城市,到了20世纪初已是中国东南沿海著名贸易口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良好,已出现由厦门商界聘请德国专家在厦建造的上李自来水厂。这次公诸大众的历史影像只是一个开端,但已可以管窥厦门这座港口城市的历史风华。这告诉我们,厦门有着丰厚的历史和璀璨的人文,在今后的挖掘和探索中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祺伏英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7-3-27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GMT+8, 2024-5-11 18:08 , Processed in 0.07121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