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促进产业,以产业带动区域。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金融业与经济特区建设同步发展,厦门金融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现如今,厦门金融业已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2019年9月22日,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建设金融强市打造金融科技之城的意见》(厦委发〔2019〕20号),20号文的出台,正式确立了厦门金融业前行的方向和阶段性目标。 20号文提出,到2020年,厦门金融强市政策体系基本形成,金融科技赋能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金融机构明显增加,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金融业营收超1800亿元,金融增加值超600亿元。 到2025年,结构合理、功能齐备、创新活跃的多元化金融体系基本形成,金融科技、财富管理等特色业务形成规模,两岸金融中心片区建设基本完成,对外开放及产融结合发展形成示范,金融业营收超3000亿元,金融增加值超1000亿元。 到本世纪中叶,金融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现代化、国际化内涵更加丰富,区位地位进一步突显,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越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以20号文为基点,为实现全球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战略发展,“1+1+3”金融政策体系正式搭建完毕,其包括《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2019—2025)的通知》、《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扶持金融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金融人才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股权投资行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厦门全市上下联动,为实现宏图伟业,厦门市委组织部、市金融监管局带队去上海“取经”,借鉴和学习国内金融中心的成熟经验。 其联合举办的金融招商暨金融人才专题培训在上海开班,在连续一周时间里,来自厦门市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金控集团的56位金融人才将重点学习上海金融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厦门市共有银、证、保持牌金融机构260家,包括银行业机构47家,其中外资银行总行、分行及代表处15家,是海西地区外资银行数量最多的城市;证券机构135家,期货机构39家;保险主体39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363家,管理各类私募基金982只,规模1558.32亿元,位居全国第十一位。融资性担保公司19家、小额贷款公司14家、典当行27家。厦门共有境内上市公司49家,其中主板上市公司21家、中小板上市公司1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1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3968.66亿元;新三板企业129家,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近3295家,数量均为全省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