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查看: 1533|回复: 1

厦门中山路的沧桑变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6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厦门中山路的沧桑变迁
厦门网 2013-05-10 00:00
 
  2007年3月,中山路210号张挂着原天仙旅社迁址的公告

   ■局口街口的老榕树

   ■二十九?Z旧址、中山路168号边,现定安横巷

   据说国内有187条中山路。厦门中山路长仅1195米,既不是最早最长,也非最时尚最豪华,却以丰富的历史沉淀,翩然走进人们的视野。
   踱步中山路,总有对人文景物随风而去的诸多感慨。
 
  郑成功阅兵二十四崎脚

   中山路的起点在鹭江畔,这儿原是五大澳口之一的神前澳南侧。旧时,今东海大厦附近有岛美路头、对面是水仙路头(闽南话路头即码头)。漂悬海中的厦门岛,历史上地形地貌变化非常之大,这里也是典型的一处。
   早在郑成功时期,此地就是船舶进出港的主要通道。永历七年(1650年),郑成功从郑联手中夺取厦门,精兵强将就是从水仙路头上岸。康熙二年(1663年)十月,施琅率清军首次攻占厦门,也是在水仙路头登陆。康熙五年十月,郑经部将反攻厦门,水仙路头也是第一个登陆的滩头阵地。那时的中山路一带,还是海湾边的滩涂。古凤凰山余脉向西延伸,小山脊连接山仔顶和大同路一带。当时,郑成功到二十四崎脚水操台检阅水师,马队时常驰骋于山脊小道,于是有了大、小走马路,直到清同治年间,地图上还有“大走马路”的标识。日后修筑中山路、大中路时削山填海,才改变了原来的模样。
 
  地名见证沧海桑田巨变

   中山路西段起点有个蕴含深意的地名,“后路头”,是那个年代留下的印记。
   当年,筼筜港海湾向南延伸,厦禾路南面有后海墘巷,连接思明北路、南路背后的后岸巷、中岸巷,可见这里曾是海岸。海水延至镇南关(今鸿山寺一带)西北侧形成一个独特的港湾,因在入海口的大后方,得名为“后路头”。修建定安路之前,原来的小街叫塔仔街,道光《厦门志》记载:“塔仔街旁,有石塔镌‘闽南佛国’四字,其地明(朝)时为海滨,水至其下。”鹭江海水涌流到此处而止,因而有一个时期又称“水流住”。塔仔街有个小石塔,在当时馥香堂蚊香店内(现老虎城南侧),原来既是行船的标识,又是泊船的系缆墩。街因石塔得名,馥香堂蚊香也以石塔注册为“双龙伴塔”牌商标。据说,石塔现珍藏在厦门博物院。
   星移斗转,古时舟楫畅行的海湾,由于后来的滩涂淤积、人进海退等因素,至近代成了一潭死水。

   厦门城土石填埋蕹菜河

   古老的后路头废弃之后,低凹的海滩汇集各处的流水形成了长寮河,北至南田巷,西到局口街的南大沟墘,东南至老虎城,西北约至思明电影院。这个“大池塘”就是蕹菜河。在上世纪初厦门城市发育初期,没有公共卫生设施,大量涌进的“内地仔”,为遮风挡雨,随处搭建房舍,加上本地特有的“死猫吊树头,死**放水流”福坛俗,环境很不卫生。
   1926年9月21日中秋节,兼任厦大教授的中国银行经理朱镜宇,邀请鲁迅先生在市区东园菜馆共进午餐,由正在负责厦门市政建设的周醒南陪同。席间,周醒南请教鲁迅先生:“对厦门城市改建有何指教?”“我到这里不久,市区情形不熟。但我前几天,到中华戏园那边去看一下,附近那个大池塘,垃圾死老鼠,堆满池边。这不但妨碍公共卫生,对整理市容来说,似乎也是关键问题。”鲁迅先生说的“大池塘”,就是蕹菜河。
   周醒南告诉鲁迅先生,蕹菜河的治理已经开始,那就是后来拆掉明代兴建的厦门城,将土石填埋河里。如今,蕹菜河空有其名,明古城伫立其中。

  霞溪变成水渠埋入地下

   中山路的建设,有一个比较长期的演变历程。
   1925年动工时,先建桥亭至蕹菜河路段;1928年6月10日展长至鹭江道,全线开工。当初筹建时,以主政厦门的漳厦海军警备司令杨树庄名字,命名为树庄路。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政府要求各地修建以革命先行者命名的建筑物,1930年新马路完全建成后,遂正式命名为“中山路”。在厦门沦陷时期,日伪当局将其改名为“大汉路”,日寇投降后复名。“文革”期间的1966年8月30日,中山路改名为“东方红路”,1979年10月1日复名,并将中华路并入,1980年10月1日再将南寿巷并入,成了现在的中山路。
   我多次听长辈说过二十九橺这个地名,记忆中的具体位置有点模糊。其实就是现在中山路168号边上的“定安横巷”。中山路修建之前,这里是一条沿山坡而上的小街,两边各有十四家店铺,街头有个土地公庙,合起来就是二十九橺,因此得名。修建中山路时,北面街头削平建起五洲大药行,南段劈建定安路。
   此外,发源于白鹿洞的霞溪,流经桥亭,原来溪旁红瓦白墙碧树、小桥流水人家。城市拓建,霞溪变成水渠埋入地下,中山路横跨渠上。沿街两旁商家林立,田园景色随之消失了。

   【相关链接】

   记载风云激荡的岁月

   中山路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也记载风云激荡的岁月。
   1932年5月21日,在淞沪抗战中立下殊勋的十九路军被调往福建。得知蔡廷锴军长将到厦门,崇拜爱国将领的热血商家和市民,在中山路口(即华侨银行与华联商厦附近的鹭江道畔),搭起精美牌楼,“欢迎铁军”四个遒劲大字引人注目,彰显和渲泄了民众高涨的抗日激情。7月14日,蔡廷锴将军在厦门受到各界民众的热烈欢迎。
   1936年8月底,著名学者李公朴到福建宣传抗日救亡,9月3日到厦门,入住中山路210号的天仙旅社。当日下午,李公朴在基督教青年会(现小走马路定安小学右侧),发表题为《最近国际形势分析与中国之关系》演讲,时任厦门市长李时霖到会听讲,情绪高昂的民众挤满了会场。李公朴离厦回沪仅两个月,他与沈钧儒、邹韬奋等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也就是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可惜的是,天仙旅社遗址前些年改旗易帜,不再经营老本行。
   1937年至1938年初,中山路口新落成的轮渡码头和局口街头是厦门抗日救亡宣传主要演出场地。已故老作家吴静吟老师生前曾说过,局口街头老榕树下,青年学生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鹭江畔唱响《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的歌声。
   1938年9月28日傍晚,抗日民间团体“血魂团”探知侵厦海军巡逻队外出,乘机组织群众在中山路举行抗日救国**,近百名青年就像从地下冒出来,聚集在泰山路口,高呼口号“收复失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一路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直向后路头方向进发。当日本军警赶来抓捕,勇士们有的从局口街、有的从太平路、有的从二十九橺,眨眼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文/图 林良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1882年福建陆路水师提督关定国之弟关镇邦抵御外侮立有战功,后人将其所居住地名为镇邦街,取日光岩水操台题刻“镇邦定国”之意。1928年后厦门开马路拆岛美街、港仔口、打锡街、木屐街,改镇邦街为镇邦路,早时多为金店钱庄。

1928年后厦门开马路拆岛美街、港仔口、打锡街、木屐街,改镇邦街为镇邦路,早时多为金.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GMT+8, 2024-5-11 12:55 , Processed in 0.06601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