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文明发言,理性讨论!站长微信:rongshu630
楼主: SharpPower

清末民初之厦门小吃 洋洋大观 有史据有真相,不尽的闽南往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NO.14 馅饼



▲《厦门大观》(1947年)


厦门有句俗语叫“庆兰馅饼好嘴路”,意思是夸人的嘴巴像庆兰馅饼的豆沙馅一样甜,庆兰馅饼始创于清末,前身是由一个姓邓的诏安人开在磁街(今人和路)的“庆兰斋”。



▲民国初年磁街街景


庆兰斋由邓家子孙世代相承,所制的馅饼讲究质量,口感极佳,曾在鼓浪屿、中山路、大同路都设过分店。解放初公私合营时庆兰斋被并入厦门市中糖厂(后更名“食品厂”),不过保留了品牌,除文革期间停产外,到九十年代一直是厦门人最喜爱的馅饼品牌之一,后式微。



▲馅饼


前些年夏商集团曾让庆兰换上了新包装重出江湖。不过,如今的厦门市场上大大小小的饼店有400多家,庆兰饼店一家独大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NO.15 花生汤



▲《厦门指南》(1931年)



▲《新厦门指南》(1940年)


早时候,老人会给小孩出一条谜语,叫“顶开花,下结子,大人囝仔爱吃啊半死。”谜底就是“花生”。福建人会将花生做成各种食品、小吃。1931年的《厦门指南》中甜食杂品列出的第一项就是落花生汤。1940年出版的《新厦门指南》中记载了多种花生制成的小吃,当然也包括“花生汤”。



▲民国鹭江道街景


早期花生汤多为流动摊贩,在鹭江道码头一带贩卖,物美价廉,深受大众喜爱。据老华侨回忆,抗战前在思明南路旁的二舍庙的花生汤也很不错。当时二舍庙有炸枣、五香和韭菜盒等美食,可能花生汤就是专门用来与另几样小吃搭配的吧。



▲花生汤


提到厦门花生汤,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叫“和哥”的人。1945年抗战胜利,他从泉州回到厦门,开始在厦门大街小巷里叫卖花生汤,由于所制花生汤清香酥烂,入口即化,吸引了不少回头客。1950年这位“和哥”出手盘下了中山路的一间店面,并以自己名字命名为“黄则和花生汤店”,一直延续至今。70多年来,“黄则和”历经公私合营、国营、又回到了黄家,不变的是海内外大众对它的认可和浓浓的家乡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1930-1940年代厦门主要旅游指南小吃名录







随着社会发展,烹饪方式的进步,和人们口味的改变,不少小吃的口味已经跟以前不同了。现在虽然小吃品种繁多,但很多人觉得还是以前的小吃更好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今日头条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 13: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本来就都是厦门的特色小吃,都是泉州漳州人爱抢别人的东西

点评

别反串黑!厦门小吃是厦门流行的小吃,并不代表起源,只有在哪里流行没有谁抢谁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2 15: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 15: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sx1314 发表于 2020-9-2 13:03
这些本来就都是厦门的特色小吃,都是泉州漳州人爱抢别人的东西

别反串黑!厦门小吃是厦门流行的小吃,并不代表起源,只有在哪里流行没有谁抢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GMT+8, 2025-7-6 17:29 , Processed in 0.06155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