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9019
积分8880
精华
主题
回帖0
金币 枚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9-1-6
|
陈祥耀,字喆盦(zhé ān),1922年生,泉州人,祖籍惠安。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知名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享受国W院专家津贴。担任《清诗选》《弘一大师全集》(修订版)主编。其著作已刊行的有《五大诗人评述》《中国古典诗歌丛话》《喆盦文存》《喆盦诗合集》《唐宋八大家文说》《清诗精华》《哲学文化晚思录》《喆盦书法选》《陈祥耀文史类稿》等。
我为什么会喜欢古文,那时我有位在惠安的堂伯父,常来泉州我家住。他读私塾的时间不长,文化水平并不高,但读古文的声调特别好听。有一天,他念一篇欧阳修的《秋声赋》给我听,我听了大感欢喜陶醉,就到当时的南俊巷桂坛巷口一家清末传下来的旧书店买了两部“大部头”《古文精言》和《古文析义》来自学。
我对古典文学的学习,与当时社会上的教育气氛与家庭的处境和条件也有关系。因为自己的兴趣,跟古文发生因缘,念古文非常好听,读古诗非常好听,其中的意境自己也晓得。这大概是古典文学本身成就的吸引力的影响。此外我对这种学习的强烈兴趣和终身志向,可能与我个人的生理、心理素质有更重要的关系。
10.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馆,您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民间信仰特别繁盛的地方,对这一现象如何看待。在这些信仰文化中您心目中是否有相对偏爱或欣赏?
祥老:宗教过去有它的历史作用,现在还有它的社会作用。泉州自古是各种宗教兼容并存的“宗教博物馆”,以此著称于世。我从小是个无神论者,所以不信宗教。我想到那些庙里的神仙每天要面对那么多人,要有几千几万个助手才能应付这些工作,有的人有隐私的话也不敢大声讲。神明还要很快做出判断给出一个结论,一个神明如何接受几千几万个人同时提问?所以我感觉有神无神都是人头脑里想的问题,从小就怀疑。
但是有个矛盾之处,我虽不信神,有时又希望有神,因为有神可使有些恶人怕死后得到恶报而稍收敛作恶。
但对现实人生的问题我很关注。因为现实世界总有人对世界、人对他人、人对自然环境,人生最后的归宿这些问题总是跟人有关,是我们要考虑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