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查看: 519|回复: 0

大美三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5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磅发布!中共三明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决定》全文

中共三明市委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决定

(二○二一年七月二日中国共产党三明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部署,全力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激发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强大动力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新发展阶段新福建、新三明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重大政治责任。

1.深切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三明老区苏区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对三明老区苏区一直十分关心,在福建工作期间先后11次深入三明调研指导,走遍了三明的山山水水,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留下了许多久久流传的故事,是三明的宝贵精神财富和长远发展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福建作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等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为三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福建及三明考察,充分体现了对福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三明老区苏区的深厚感情,必将指引三明在新征程上更好地谱写新篇章、绘就新图画、开创新未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三明老区苏区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嘱托,转化为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以实干实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深入推进新思想新理念的再学习再教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明确提出“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和当前四项重点任务。在三明考察期间和在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民健康、老区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化改革、发展沙县小吃特色富民产业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殷切期望我们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这与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对福建、对三明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以贯之,为三明的发展标定了新的时代方位、阐明了新的实践要求、明确了新的着力点。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学,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来对福建、对三明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通起来,用好俞邦村、常口村、万寿岩等一批新思想新理念的教育展示基地,全面把握、融会贯通、深入落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准推进高质量发展。

3.锚定补齐两个短板争创四个示范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及三明考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三明带来了各方面的关注支持,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明确提出,研究支持赣州、三明等城市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并将专门出台建设方案,这是三明发展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和推动“十四五”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力点和具体抓手,全力扛起重大历史使命,努力补齐产业转型升级短板、补齐促进共同富裕短板,争创美丽中国建设示范、争创健康中国建设示范、争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示范、争创平安中国建设示范,走出一条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补齐产业转型升级短板

4.构建“433”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眼优一产、强二产、提三产,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战略性新材料产业基地,争创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培育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壮大新型建材、高端纺织、现代种业三大优势产业,积极扶持数字信息、生物医药、建筑业等加快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一企一策”“一业一策”,服务老企业,扶持新企业,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养机制,培育一批百亿龙头企业、千亿产业集群,推进老工业基地“老树发新枝”。

5.增强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提质增效,发挥三钢、海西重汽龙头优势,培育引进合金钢、特种钢生产和服务型制造等项目,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打造国家级高端绿色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中国智能网联电动商用车基地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推动新材料产业倍增发展,重点发展高端含氟新材料产业链,推动石墨与石墨烯产业向硅碳负极、特色石墨、5G导电导热材料等领域延伸,拓展稀土产业向磁性材料、发光材料、催化材料、储氢材料等方向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氟新材料、石墨和石墨烯、稀土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全产业链集聚区。全域全产业链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主动融入福建全域生态旅游省和绿色休闲、红色文化生态旅游带建设,大力培育休闲旅居、生态观光、山地运动、温泉疗休、自然观鸟、培训研学等康养业态,推动文旅与康养、医养、会展融合发展,深化沪明旅游合作,吸引大都市康养消费。推动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一县一业”特色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行动,深入推进科技兴农,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做大做强河龙贡米、建莲、美人茶等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建好全省“米袋子”“菜篮子”。

6.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在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纺织、建材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布局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争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加快政务云、产业云、信创云、区块链底层等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出一批便民利企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推进5G场景应用。发展卫星应用产业,开展“卫星+智慧农业”“卫星+智慧物流”等试点,探索卫星互联网、天际灾害监测与预警等运用,培育具有三明特色的数字信息产业,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基地。

7.持续深化“五比五晒”。发挥“五比五晒”主抓手、主赛场、主阵地作用,坚持“五个十”领导带头攻坚机制,常态化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加强项目策划,围绕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两新一重”、群众“急难愁盼”等重点领域,建立“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项目策划推进机制,完善项目策划对接落地评价机制。坚持真招商招真商,深化以商招商、龙头招商、产业链招商、商机项目招商,建立商机项目策划对接机制,加强央企、民企、外企对接,完善项目全程代办服务机制。

8.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以科技创新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三明路径。加强科创平台建设,鼓励机科院海西分院、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共建省级以上创新中心(平台)、重点实验室和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孵化园、中试基地。推进科技创新协同,高水平建设三明中关村科技园,推动建设一批国家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争取列入国家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试点。深化引才用才机制改革,坚持创新不问“出身”,落实“揭榜挂帅”“赛马”“军令状”等制度,构建具有革命老区特色的人才政策和激励机制。深化国企和园区改革,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开发区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打造经济新增长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探索“一业一证”“上门办”等改革,健全企业常态化帮扶机制,提升“e三明”网上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努力让群众和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

三、着力增进民生福祉,补齐促进共同富裕短板

9.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完善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措施,实施“六大群体”增收计划,打好低收入群体增收攻坚战,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善群众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稳步提高的政策体系,健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统筹各类职业培训资金,开展月嫂、护工等技能培训,加强基层公共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兜底保障政策争取力度,加强低收入、低保等群体帮扶救助,完善重点人群就业支持体系。鼓励入明返乡创业,在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构建多层次的政策体系。

10.壮大富民增收特色产业。鼓励各县(市、区)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加快培育种业、生态茶、小吃等富民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提高群众收入水平。突出发展现代种业,争取建设省级以上杂交水稻重点实验室、南方水稻生产与繁育研究所,加快推进建宁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争取泰宁、宁化等县列入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打造国家级现代种业创新基地。突出发展生态茶产业,发挥科技、文化的赋能作用,加快大田美人茶、沙县红边茶、泰宁岩茶、尤溪红绿茶等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推动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融合发展。突出发展小吃产业,建立沙县小吃核心文化体系,建设大数据、供应链金融、营销等网络平台,健全集团化发展制度体系,建设产业融合发展园区,打造全球中华饮食业培训中心,推动沙县小吃产业继续引领风骚。

11.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致贫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和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促进全面小康“夹心层”群体增收致富,争取省级以上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支持,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完善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创建国家级城市困难家庭精准帮扶试点。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协调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打造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全面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加强乡村风貌总体管控,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打造“一县一特色”乡村电气化示范点。争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示范市,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和塘坝项目,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加快建设闽江防洪工程(三明段),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开展数字乡村试点,推动农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等项目。

12.建设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着眼大格局、构建大通道、促进大流通,对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争取革命老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示范试点,加快推进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争取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进综合立体交通互联互通,完善与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中西部的联接通道,打造东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加大普速货运铁路路网建设和改造升级力度,积极向上对接推进鹰厦线三钢外绕改线工程、长汀至永安铁路、鹰潭至建宁铁路等项目,争取高铁途经三明市区并设站,建设区域铁路枢纽中心。推进三明机场总体规划修编和技术改造,争取北京至三明航班时刻编排按扶贫航线政策支持,持续推动国家民航局干部挂职,争取对口合作省市的机场帮扶三明机场,对接设立三明低空开放试点区,建设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实施高速公路“三扩二提一融”工程,推动国省道、疏港公路、红色旅游公路和闽江沙溪高等级航道建设。鼓励发展公铁、公水等多式联运。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争创“四好农村路”示范市。

13.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探索内陆山区畅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路径。深化与上海对口合作机制,在产业转移、创新成果落地转化、职工疗养、康养培训、红色文化、人才交流等方面合作共建。开展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的常态化合作交流,深化京闽(三明)科技合作,推动产业转移,创建具有县域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深度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提升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厦明火炬新材料产业园共建水平。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支持三元、永安、沙县等地立足优势,加快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等步伐,当好发展排头兵;支持大田、尤溪、宁化、将乐等地争先进位,壮大主导产业、提升经济实力,凸显中坚力量;支持清流、建宁、明溪、泰宁等地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力争上游。

四、厚植生态特色优势,争创美丽中国建设示范

14.坚定不移保护“青山绿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重要嘱托,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绘好新阶段绿色三明“山水画”。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立“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体系,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深化河湖长制,实施金溪、沙溪等重点流域水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推进泰宁大金湖“美丽河湖”试点,加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实施停用尾矿库销库治理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理顺自然保护地管理机制。健全明晰高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开展促进生态保护修复的产权激励机制试点。

15.创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机制,积极参与建立具有山区特点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运用体系。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林业资源证券化改革,深化林票制改革,推动设立海峡(三明)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开展生态资源权益交易试点,健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交易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证券化,创建全国区域性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加快发展绿色金融,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全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开展国家级生态保险试点,对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进入三明,推动发展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健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争取设立国家生态综合补偿研究评估中心,推动高资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在三明设立机构或分支机构,开展森林生态补偿、流域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改革。

16.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市建设布局,制定实施三明市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钢铁与装备制造、建材、化工、纺织、造纸等行业绿色化改造,推进与中核集团合作共建示范快堆核电,争取三明抽水蓄能项目纳入国家规划,提升陆地风电、光伏发电、耦合发电规模,培育新能源产业。推动减污降碳协同高效,推进净零碳排放城市建设,建设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深化林业碳票制度改革,创新林业碳汇计量体系方法,推进林业碳汇项目策划开发,探索存量固碳开发利用和林业碳汇激励机制,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广泛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争创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

17.一体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做好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半篇”文章,提升中心城市辐射集聚能力,实施居住、交通、水环境、风貌、管理品质提升行动,落实落细加强城市社区治理若干措施,争取列入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推动“山水城、人城市”融合,打造闽赣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加快三明市区与永安市组团发展,探索开行市域(郊)列车,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打造沿沙溪河流域经济繁荣带。推进三明生态新城建设,打造低碳宜居宜业的城市副中心。推进“小县大城关”建设,深化产城融合,发展森林康养、银发经济、夜经济、小吃经济等产业,造业态、聚人气。鼓励新阳中心片区区域联动联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落实“两统筹、两统管”农房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推进“美丽庭院”示范建设,创建一批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争创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

18.推动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完善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基础配套设施,鼓励万寿岩、沙县小吃城、慈航文化园等创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积极推进大田美人茶基地、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基层对台交流示范点建设。加强明台两岸乡建乡创、农业、森林康养等领域合作,加快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泰宁海峡两岸乡村融合交流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两岸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平台,建立两岸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交流机制,建设台湾青年创业基地。提升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等两岸重要涉台经贸展会功能,打造海峡两岸氟新材料全产业链集聚区、中医药产业合作区和中药材集散地。支持台湾企业落户三明,在创新金融产品服务、用地用林用电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

五、推进健康三明建设,争创健康中国建设示范

19.巩固提升医改。出台三明市继续深化医改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若干措施,持续推进医药、医保、医疗的“全联”与“深动”改革。加强药品管理、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和药事管理,做好用药监测和报告,完善临床用药监测、评价和超常预警制度,提升用药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经济性,实现科学用药。持续开展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及时跟进国家和省级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争取将三明医药产品纳入国家基本药物和医保目录。加快“三医”和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普及应用电子健康卡(码),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优化异地报销服务,推进职工医疗互助住院补助与医疗保险费用报销同步“一站式”结算,提高服务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发展以总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进县乡村三级公办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促进资源均衡布局和下沉共享。坚持党政“一把手”抓医改制度,积极争取增加对三明医改资金补助。

20.构建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规划推进辐射闽西北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打造以三级公立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为成员的紧密型医联体。鼓励三明二级以上医院与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合作共建医联体,加强临床重点特色专科建设,积极引导全国各地健康养老、术后康复等资源向三明转移。争创全国医防协同融合试点城市,建设辐射周边地市的卫生应急综合基地。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及智慧医院项目建设以及治未病中心、区域慢性病康养中心和城乡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实施中医名医名药名科名院发展战略,逐步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对接中医学类高等院校与三明市相关医院建立干部双向交流机制,争创更高水平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

21.推进医改培训、健康产业发展。坚持“事业+产业”,发挥三明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广基地作用,积极开展三明医改经验交流与培训工作。加强与各地卫生健康、医保部门和高校、医学会沟通对接,积极承办各类业务培训会、学术会议,建立医改宣讲队伍培养机制,持续提升企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办训办会水平。实施“健康+”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健康养生、健康医药、健康医疗、健康养老、健康药食材、健康运动产业发展,加快形成“医、养、健、管、食、游”六位一体大健康产业体系。加快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推动泰宁建设内涵丰富的世界级风景名胜区。发展户外运动产业,规划建设国家蹼泳、举重、皮划艇等运动训练基地,承办全国性、区域性体育赛事活动,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六、塑造文明城市典范,争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示范

22.持续打响“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城市品牌。发挥城市品牌宣传促进中心作用,常态化宣讲红色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三明发展的故事,展演情景音乐剧,传承红色基因。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实施红色文化设施和遗址遗迹保护建设提质工程,深入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等红色文化标志性项目建设。深化红色三明研究,大力发展红色培训,推出一批红色文艺作品、红色精品课程,积极对接争取国家部委和央企教育培训基地落户三明,打造国家级党史教育培训中心和红色研学实践基地。扩大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范围,创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23.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完善全民参与全民提升的文明实践机制,加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县城、乡镇拓展延伸,打造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旗帜和典范品牌。深化推广市民文明积分制改革,健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培训基地教育教学功能,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培训。建设具有革命老区山区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构建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用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品牌,打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三明样本”。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强用好市县融媒体全媒宣传主阵地。弘扬时代新风,统筹推进移风易俗、文化宣传与乡村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4.建设“全龄友好”城市。规划布局与人口相适配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发展“日间照料中心”“长者食堂”“四点半学校”等多元化服务,优化托幼一体化服务,完善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体系。规划推进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抓好风雨连廊、天桥、加装电梯、停车位、老年儿童微游乐园、植物园等项目建设,提升城市温度。完善稳健可持续的医疗保险筹资运行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中央财政补助力度,争取三明全域列入原中央苏区县中央财政补助比例范畴,创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全额资助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纳部分。争取纳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机制,推动三元、永安、大田、尤溪等县(市、区)列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中央、省财政全额补助范围。

25.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把教育作为重大政治、经济、民生,实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六条措施,完善教育补短板应急项目建设机制,深化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培育、正向激励三大机制建设,推进“总校制”改革,扩大优质资源供给,争创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完善规范校外培训机构长效机制。争取将三明纳入“革命老区专项招生计划”实施范畴,继续实施普通高中“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争取加大国培计划、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培养,争创国家级研学(劳动)实践教育营地。深化普职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双高”建设计划,推动学校与企业、园区共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提升全国首批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水平。支持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向上争取对口帮扶,建成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大学。支持三明学院列入“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争取“双一流”高校对口支援,设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地方一流应用型大学。

26.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强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保护修复。传承弘扬沙县小吃制作技艺、杂剧作场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作用,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改建一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布局建设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广场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争取万寿岩列入“考古中国”计划,推动以万寿岩为核心的史前南方洞穴遗址群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强对客家文化、闽学(朱子)文化、抗战文化等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培育影视制作、传媒出版、音乐创作等文化产业,支持泰宁打造红色影视拍摄基地。

七、统筹发展和安全,争创平安中国建设示范

27.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深化“六无”村(社区)建设,探索完善联合执法、以奖代补等做法,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征地拆迁等司法服务机制,促进城市管理常态长效。持续推进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提升城乡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争创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城市。完善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区域性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打造国家级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和军地联合应急保障基地,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28.以数字化改革提升治理效能。聚焦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法治等领域,探索数字治理新平台、新机制、新模式。加强智慧政法建设,推进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网络生态治理中心等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建设,推动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社区管理服务平台,提升数字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争创国家网络生态治理数字化城市试点。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福建)建设,开展数字经济园区提升行动,规划建设网络生态治理与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金融安全智能产业园,建设数字治理产业基地。

29.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三明、法治三明。高水平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深化涉金融案件“白名单”、政司银企协作等制度,有效控制政府隐性债务、不良率。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深化安全风险隐患分级分色管理和整治,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强化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排查化解,抓早抓小抓源头,防范个人极端事件、“民转刑”等问题发生。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巩固提升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锻造政法铁军。深化“餐桌污染”治理,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大力开展普法宣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建设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等重点领域立法,营造良好法治化环境。

八、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30.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坚持政治统领,用好红色资源,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结合,与“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相结合,与巩固拓展提升“三明实践”、做好“红色+”文章等工作相结合,推动学习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扎实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弘扬廖俊波精神、践行为民初心”活动,形成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强大推力。

31.常态化提振干部精气神。系统常态化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用好重大专项工作奖励、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职务职级并行等措施,扩大激励覆盖面。坚持“事上练、苦中学”,在战场中找战果,在战果中找战将,抓好市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选拔任用实绩突出的“战将”、默默奉献的“老黄牛”、优秀能干的“后生仔”,配备结构优、功能强的好班子。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引导广大干部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一竿子插到底抓落实。

32.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突出抓基层、打基础、固基本,着力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加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扎实抓好村级党组织换届,深化“跨村联建”党建模式。全面推行近邻党建,健全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机制。突出抓好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严格党员队伍教育管理,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党员。

33.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持续深化督查巡察审计协同行动,严格跟踪问效,确保落实落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办法,常态化推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深入开展“一季一警示”教育。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深化干部“八小时之外”监督管理,持续净化“三圈”,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机制。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担当使命,锐意进取、感恩奋进,全力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三明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GMT+8, 2024-5-12 21:26 , Processed in 0.06509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