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宣城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宣城调查队
2021年3月22日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扎实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GDP)160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3]增加值161.7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758.5亿元,增长5.7%,其中工业增加值589.8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687.3亿元,增长2.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10.1:47.2:42.7。
新兴动能加快成长。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6.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4.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1.8%。全年实现商品网上零售额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高于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5.4个百分点。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3.6万户,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9722户。新增一套表调查单位643家,其中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8家。
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7%。县域经济总量达到1171.3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72.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全市9.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0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比上年少增1.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万人,比上年增长93.3%。困难人员再就业3140人,增长22.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7%。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涨幅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3个百分点。所调查的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价格“六涨两跌”:食品烟酒价格上涨8.1%,衣着价格上涨0.2%,居住价格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0%,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2%,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3.5%;交通和通信价格下跌4.0%,医疗保健价格下跌0.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2.0%。
二、农业
全年粮食产量126.7万吨,比上年下降1.9%。其中,夏粮21.3万吨,比上年增长3.7%;早稻7.5万吨,下降9.5%;秋粮97.9万吨,下降2.4%。全年蔬菜产量54.8万吨,比上年增长3.5%。油料产量6.3万吨,下降2.0%。茶叶产量3.4万吨,增长5.8%。水果产量7.4万吨,增长2.0%。
全年肉类总产量27.5万吨,比上年增长1.3%,其中,猪肉产量5.4万吨,下降11.8%;禽肉产量21.8万吨,增长5.0%。蛋禽产量5.6万吨,下降7.4%。年末生猪存栏44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3.1%;全年生猪出栏65.3万头,下降10.4%。全年水产品产量11.8万吨,比上年增长0.4%。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10.6万吨,增长2.3%;捕捞水产品产量1.2万吨,下降13.7%。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44.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0.7万吨,比上年下降2.5%。全年耕地灌溉面积207.9千公顷,与上年持平。节水灌溉面积39.8千公顷,新增5.8千公顷。年末全市共有全国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省级以上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60个,无公害农产品有效论证企业104家。年末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产品分别为151个、214个和130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76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9.7%,股份制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8.5%。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9.9%,制造业增长6.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8%。分行业看,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1%,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11.0%,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2.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135.5亿元,比上年增长3.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26.1亿元,比上年下降12.2%;股份制企业利润132.1亿元,增长8.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4.7亿元,下降30.8%。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3.4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制造业129.7亿元,增长5.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4亿元,下降54.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18元,比上年下降0.59元;营业收入利润率7.75%,提高0.17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68.9亿元,比上年增长8.5%。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59家,比上年增加56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03.9万平方米,增长4.4%;房屋竣工面积184.3万平方米,下降27.3%。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1.9亿元,比上年增长3.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7.6亿元,下降0.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8.0亿元,下降7.4%;金融业增加值89.2亿元,增长6.0%;房地产业增加值95.4亿元,增长1.3%;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38.4亿元,增长2.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8亿元,比上年下降0.6%。
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1.2亿吨,货物周转量103.4亿吨公里,水运货物运输量1.1亿吨。公路客运量1107万人,客运周转量5.6亿人公里,水运客运量11万人。全年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1023.1万吨,比上年增长2.1倍。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48.3万辆,比上年增长9.4%,其中2020年新注册4.4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43.9万辆,增长9.3%,其中私人轿车26.8万辆,增长8.7%。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6.2%。邮政行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量77.7万元,包裹业务量3.9万元,快递业务量7586.6万件,快递业务收入6.2亿元。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88.7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27.7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274.0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68.5万户,比上年增加37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