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越,“扁担插土里也能发芽”,这是漳州农业发展的先天优势。 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规模小而分散,农业产品初级加工多、高附加值少,却是漳州农业的明显短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一棵荔枝树养三代人”的故事成为历史,当自然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时,漳州人发现,即使辛辛苦苦地里刨食,一亩三分地上的“小日子”也难以长久。 如何告别“温而不火”的现状?特色现代农业为漳州打开了一扇窗。 犹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就要求漳州“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全省做贡献”。犹记得,2014年11月回闽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福建之行,特别嘱咐大家,要坚持绿色发展,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漳州在逐梦现代农业的道路上奋力拼搏。特别是近五年来,漳州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经营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全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超越—— 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市委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是其中不变的旋律。 2017年3月,漳州出台《漳州市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发展规划》,提出全面推进“一区多园”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同年12月,漳州列入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评估成绩位列全国第四、全省第一。 2018年,漳州提出重点打造水产、畜禽、乡村旅游等11个乡村特色产业。目前,有10个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11个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 2020年7月,漳州召开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大会,出台《漳州市现代农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今年7月,市委十一届十五次全会提出,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产业兴农行动,做好特色现代农业文章,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建设品质持续提升。今年9月,全省农村建设品质提升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发挥特色优势,拥抱现代农业。浸润千年农耕文明的龙江大地,舒展出新的时代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