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649
积分10650
精华
主题
回帖0
金币 枚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7-3-14
|
近年来,我市积极对接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央企等,先后引进共建18家大院大所,涵盖智能制造、时空技术与应用、新材料、生态环保、工业设计等领域,基本实现“主导产业全覆盖、新兴产业有支撑”,在研发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企业、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主要成效
18家大院大所累计引进各类人员800余名,其中博士229名,具有高级职称人员226名,入选泉州市高层次人才186名;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59项,获授权专利632项,发表论文419篇,其中被SCI/EI收录320篇;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97项,成交金额7500多万元;服务企业4900多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645项。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扶持政策和配套服务。实施“一院(所)一策”,从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购置、人才团队引进等方面给予专项经费和政策支持,2013年以来,市、县两级财政资金投入超10亿元。
(二)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指导和推动科研院所按照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要求,建立完善现代管理制度、市场化运营体制、高效科研管理机制和灵活用人机制,推动落实赋予科研院所自主权,充分调动科研单位和人员积极性创造性。
(三)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引进建设一批产业指向性强,既服务传统产业升级又培育新兴产业的应用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着力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强化产业技术供给,在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搭建起产业技术创新支撑平台。
(四)强化平台与企业供需对接。依托“泉州科技大市场”等公共服务平台,为科技创新平台与企业科技创新需求搭建对接渠道,强化常态化对接服务。
(五)加强平台绩效考核和管理。从条件与能力、成果与贡献、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对平台进行绩效评价,将扶持资金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推动平台提质增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