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文明发言,理性讨论!站长微信:rongshu630
查看: 529|回复: 1

泉州携手18家大院大所 引领产业协同创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9 17: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我市积极对接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央企等,先后引进共建18家大院大所,涵盖智能制造、时空技术与应用、新材料、生态环保、工业设计等领域,基本实现“主导产业全覆盖、新兴产业有支撑”,在研发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企业、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主要成效

  18家大院大所累计引进各类人员800余名,其中博士229名,具有高级职称人员226名,入选泉州市高层次人才186名;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59项,获授权专利632项,发表论文419篇,其中被SCI/EI收录320篇;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97项,成交金额7500多万元;服务企业4900多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645项。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扶持政策和配套服务。实施“一院(所)一策”,从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购置、人才团队引进等方面给予专项经费和政策支持,2013年以来,市、县两级财政资金投入超10亿元。

  (二)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指导和推动科研院所按照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要求,建立完善现代管理制度、市场化运营体制、高效科研管理机制和灵活用人机制,推动落实赋予科研院所自主权,充分调动科研单位和人员积极性创造性。

  (三)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引进建设一批产业指向性强,既服务传统产业升级又培育新兴产业的应用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着力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强化产业技术供给,在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搭建起产业技术创新支撑平台。

  (四)强化平台与企业供需对接。依托“泉州科技大市场”等公共服务平台,为科技创新平台与企业科技创新需求搭建对接渠道,强化常态化对接服务。

  (五)加强平台绩效考核和管理。从条件与能力、成果与贡献、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对平台进行绩效评价,将扶持资金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推动平台提质增效。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9 17: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典型案例

  近年来,我市通过推动科研机构牵头搭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依托联盟组织合作项目,集成攻关创新,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有效促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了企业创新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牵头建设制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该联盟成立两年后就通过了中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发展网的注册,获批成为福建省首个国家级试点联盟,目前共有成员单位49家,其中包括7家高校、3家科研院所和39家制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该联盟有效整合了行业资源共享,收集整理联盟成员单位技术专利520多项,共享仪器1000多台套,收集产业技术需求50件。参与制定28项标准,包括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18项,其研发的《环境标志牛皮鞋面革的研制》在联盟内外12家企业进行了技术转让,相关技术涉及的产品销售额超过9亿元,新增利税5000多万元;《橡胶大底的配方体系调控与生产效率及性能平衡关系的研究》在3家鞋材企业进行产业化推广,相关技术涉及的产品销售额3亿多元,节约成本700多万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GMT+8, 2025-7-4 06:45 , Processed in 0.09087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