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查看: 2146|回复: 21

福建海丝起点可以上溯到闽江内河的南平码头——建设中的南平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0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江南wit 于 2017-3-21 20:21 编辑

福建海丝起点可以上溯到闽江内河的南平码头——建设中的南平新港,
如图:



timg 1688888888888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江南wit 于 2017-3-21 00:28 编辑

话说闽江航运史
       自古以来,闽江流域就是福建先民繁衍生息的地方。他们利用自然环境,伐木造舟,驾舟载物,与外地贸易往来,传承着一种古老的水上运输方式。到了近代,福州港成为首批对外通商港埠,在中外贸易拉动下,闽江航运无论在运输方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发生了变化。木船和木帆船是传统民间运输工具,是以风帆、橹、舵为推进动力的,为方便统计,把两者统称为木帆船。五口通商后,外国列强染指海上运输,海上木帆船运输市场受到巨大冲击,日渐式微。与海上木帆船运输相比,内河木帆船运输不但得到延续,而且获得发展。这得益于闽江航道条件和沿海与内地发展不平衡,也是船民顽强韧性和因地制宜的经营之道使然。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单靠木帆船运输已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于是闽江轮船运输就登上历史舞台,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成为闽江航运中最为眩目的亮点。新式航运与旧式航运,两者互相补充,共同带动闽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和沿江港埠的繁荣。
       近代,闽江是福建经济动脉,通过闽江运输的物资有大米、茶叶、木材、食盐以及其他物资,不计其数。从闽江上游各县运往福州货物称作下行货,有米、茶、木材、竹、纸、糖、笋干、香菇、莲子、中药材、樟脑、桐油、生漆、染料等,以米、茶叶、木材、竹为大宗。从福州输往闽江上游各县货物称作上行货,有食盐、洋布、棉纱、西药、百货、京果、铁器、五金、煤、煤油、纸烟、火柴等,其中以食盐为大宗。福州为省会所在地,人烟稠密,历来为缺粮区,所需米粮相当一部分由闽北产粮区供给,这种米粮称作溪米。在福州南台闽江码头下货,如果运输溪米的米船三日未到,市面米价则立即暴涨。据《光泽乡土志略》记载,光泽年产20余万石大米,其中有3万至4万石大米由闽江水道运销福州。据统计,闽北各地运往福州溪米,每年约计60万担,以闽江水系运米的麻雀船每艘平均装运100担计,每年约需6000艘麻雀船穿梭于闽江河流。这是何等壮观的水上运粮景象啊!
       茶叶产地遍及闽北各地,以武夷山为盛。在1853年前,朝廷禁止茶叶从福州港出口。因此,茶叶运输路线是从产地雇人挑运出分水关,到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这是三省通衢之地,水陆码头齐备,商店货号林立,甚为繁华。如走杭州路线则在河口下船,沿信江北上至上饶,再到江西玉山,陆行至浙江江山,再下船至杭州,顺大运河行销全国各地。如走汉口路线则顺信江下至鄱阳湖,再抵汉口,转运全国各地。这就是传统的茶叶运输路线。茶叶运输国外指定在广州或上海出口。1853年,随着福州港茶禁解除,闽江则把闽北产茶区和福州有机联系起来,著名的福州茶港便应运而生。到1856年,福州港茶叶出口量超过广州,1859年又超过上海。1880年茶叶出口量高达1.0692亿磅,创福州港茶叶输出量最高纪录。这些数量庞大的茶叶均从闽北各地装袋封箱,雇工挑上溪船,顺流而下抵福州,再装上海轮,行销海内外。这一时期,闽江堪称得上是北茶南运的黄金水道。
       福建是全国三大林区,盛产木材,尤其是闽江流域。木材运输采用“扎排筏运”的特殊运输方式,即木材砍伐后沿山间辘道滑入溪河集中后,再用竹钉、硬木及竹篾捆扎成排,每排头各有一名排夫操驭,驾筏顺江而下至福州,装上海轮出口。
       福建产盐,江西产粮,福建沿海各县产盐,闽北各县产粮。为解决粮盐供需矛盾,在省内方面,余粮缺盐县份的粮食与缺粮余盐县份的食盐互为调剂。在省际方面,则以闽盐换取赣米,以弥补闽粮之不足。按当时福建水陆交通状况,闽江航运承担上行运盐,下行运粮任务最为适宜。根据福建盐务管理局规定,闽盐运输采用招商承包的办法,按销盐区域额运销,其指定区域称作销岸。全省划分为14个销岸,其中以延(南平)建(建瓯)邵(邵武)销岸为最大。延建邵销岸的配盐由沿海产地用木帆船运至福州中转至销岸,再装上鸠尾船,取道闽江,运抵延建邵销岸。据《福建省统计年鉴》的数字归纳,1919年至1925年,延建邵销岸配盐平均每年为230799多担,以鸠尾船每艘载盐200担计,每年约需1000多艘次鸠尾船贩运。
       19世纪70年代,闽江水系才出现轮船,但仅限于干流河段,在轮船、木帆船并航的河段中,除了客运逐渐为轮船所垄断外,大米、食盐的运输,木帆船仍有相当的优势,更何论在支流、内溪等低端运输市场,轮船难以涉足,完全是木帆船的一统天下。故而轮船的兴起对木帆船运输的影响相当有限。据1934年4月福建省政府建设厅船舶管理所编制的资料显示,当时全省共有木帆船88种,28670艘,在这些木帆船数量中,以闽江水系木帆船居多。
       闽江上游航道迂曲,险滩和礁石密布,被视为轮船航运的禁区,长期无人问津。当时条件下,在闽江上游航道行驶轮船,需要较大的勇气和魄力,并且还要有高超的驾船技能。 民国13年(1924年)木帆船船主江书发、江书玉兄弟俩深感木帆船运输困难,乃决计改营轮船业,于是在福州制造船体,从香港购回机器,装配成小轮船,取名“安宁”号,大胆溯流而上,顺利停泊于南平延福门码头,岸上观者诧为神奇。江氏兄弟勇于向上游禁区冲击,终获成功,大大鼓舞了航运界,于是众航商竞相拓展上游航运业务。
       闽江轮船运输自开创以来不仅从下游航段拓展到上游航段,而且轮船数量不断增加,航线亦不断开辟。据有关资料统计,闽江下游航段自1875年至1927年,轮船由1艘增加至18艘,营运航线开辟16条;中游航段自1907年至1927年,轮船由2艘发展至6艘,营运航线开辟4条;上游航段自1924年至1927年,轮船由2艘发展至9艘,开辟福州至南平、建瓯、沙县、洋口4条营运航线。截至1927年止,闽江水系共有33艘轮船,开辟24条营运航线。伴随着闽江航运的发展,闽江沿岸的南平、建瓯、洋口等成为繁荣港埠,那鳞次栉比的商店、货栈、码头、市场无不折射出闽江航运的繁荣。
       南平位于闽江上游干支流交汇处,是南北水陆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这里帆樯云集,排筏栉比,朝发暮集,一片繁忙景象。南平港拥有木帆船365艘,875吨位,常年航行于闽江干支流各线。闽江干支流各线也有2200艘木帆船穿梭于南平港。清代末叶,南平港建有3个木帆船码头,即东溪小水门码头,专供建溪木帆船停泊;西溪南门头码头,专供沙溪、富屯溪木帆船停泊;剑溪延福门码头,专供闽江下游木帆船停泊。闽江上游轮船运输兴起后,以南平为中心,常年有60至70艘轮船航行于闽江干支流各线。民国时期,在延福门码头附近兴建一座趸船引桥码头,专供轮船停泊。
       建瓯位于建溪下游,是建溪货物集散地和航运枢纽,享有盛名的“建茶”就出自建溪流域。建瓯港拥有木帆船718艘,2753吨位。另外建溪沿线还有488艘木帆船穿梭航行于建瓯。旺水季节,抵达建瓯的轮船在20艘至30艘之间。民国18年(1929年),盐商捐款集资兴建通济门码头,长83米,有4个泊位,可供20吨轮船及木帆船停泊。
       洋口位于富屯溪和金溪交汇处,工商业繁荣,拥有400余家商店和100多家手工业工场,周边各地输出的粮食、山货特产和从福州输出的食盐、百货等均在洋口中转或添载。洋口是富屯溪和金溪船舶聚泊点,富屯溪和金溪各线共有木帆船1193艘,5730吨位在洋口停泊或进出。在旺水季节,下游方向约有10艘轮船抵达洋口,洋口港有谢家渡、中埂、坑口3个码头。
       1928年至1934年是闽江轮船畸形发展时期,国民党福建第一届省政府成立,把水陆交通建设提到议事日程,谋求闽江水路交通工具近代化愿望更加迫切。其次,中外船舶进出福州港日益增多,为闽江轮船运输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在短短7年间,闽江下游仅增辟1条航线,轮船却由18艘增加至31艘;中游增辟2条航线,轮船由8艘增加至24艘;上游虽无开辟新航线,轮船数量却以近十倍的速度增长,由9艘猛增至85艘。截至1934年止,闽江水系共有轮船183艘(包括下游专业小轮43艘),为1927年的5-6倍,营运航线达到27条。大力发展轮船运输,本是件好事,但物极必反,竟成弊端。由于当局对闽江轮船运输缺乏统筹规划,航商一哄而上,盲目发展,产生供过于求现象,轮船主之间的倾轧及轮、木船主争讼屡有发生,危及航运正常进行。加之,在狭窄的上游河段,众多轮船与木帆船并航,安全始终是个问题。这种状况是当局始料未及的。1935年,福建省政府建设厅设立闽江运输处,实施专项治理,对所有轮船进行检验甄别,淘汰船体、船机较劣者,调配剩余者,实行统一管理。此时,上游轮船裁减至59艘,中游轮船裁减至22艘,下游轮船裁减至24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舰出没福建海面,日机从台湾基地出发,飞临福建上空,滥施轰炸。为了防范日军入侵,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征调多艘海轮装填巨石,凿沉于南北两港,构筑长门、乌猪、壶江、梅花四条封锁线。这样闽江的出海口为战争所迫被掐断,下游港埠间航运受到巨大冲击。而闽江上游受战争影响相对小些,出于备战需要,航运反显活跃。1938年,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内迁永安,福州地区的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学校、工厂也迁往内地,闽江成为福州与闽北之间的人员往来、物资疏散的水上运输线。由于战时闽江航运业务繁忙,地位突出,在政府倡导下,促成闽江轮船业联合经营。经过一番整合,按闽江不同航段分别组建了闽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平水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和闽江下游轮船股份有限公司。闽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40年,拥有轮船57艘,总吨位3746吨,经营福州至南平、建瓯、洋口、沙县等闽江上游各处客货运输;闽江下游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44年,拥有轮船27艘,总吨位1777吨,专营福州万寿桥以上至侯官、白沙、闽清、尤溪口等闽江中游各处客货运输;闽江下游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44年,拥有轮船20艘,总吨位791吨,专营福州万寿桥以下至闽侯、长乐、连江以及永泰大樟溪等闽江下游各处航线。闽江航运三公司成立使战时闽江轮船运输得到统一有序的经营,既提高了运输效益,又保证了闽江航运安全畅通。在抗战最困难的年头,轮运燃料短缺,闽江各线轮船面临停航的危机。当时汽车已成功安装上木炭炉,受此启发,航商群策群力,改造船用轮机,就地取材,以木炭为原料,坚持闽江水上运输,迎来抗战胜利。
       抗战刚结束,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为了战争需要,国民党政府发行金圆券,物价如脱缰野马难以控制,轮用油价上涨好几倍,航运成本高至难以维持营业,只好精简人员,勉强支撑。1949年,溃败入闽的国民党军队又大量征调闽江各线轮船,使闽江航运业雪上加霜,濒临崩溃边缘。开创闽江航运新局面则有待于解放后新时代的来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代闽江航运史略    文 邹挺超 郑宗伟

       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越来越便捷的时代,闽江水运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或许这并不是闽江航道荣光的终结。如何用另一种方式来重现昔日的“黄金水道”,值得闽商思考……
  
  1959年,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以解放前夕的闽江航运为背景的红色影片——《地下航线》。这部影片讲述了解放前夕,闽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号”司机、共产党员林森官等一批革命先辈,利用闽江航道,开辟了福州与闽北革命游击区的“地下航线”,为配合大军南下福建作出积极贡献的故事。
  影片中讲述的“地下航线”,自古以来就是福州与闽江上游联络的交通命脉,凭借这条命脉,多山的闽北与面海的福州,得以跨越复杂地形的障碍,实现山区的大米与海边的食盐相互调剂,保障着两地百姓的日常生活。
  到了近代,轮船的出现,又让闽江水运成为闽东、闽北解决“闽道难”、实现交通近代化的突破口。影片中提及的闽江轮船有限公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还是让我们从头说起吧。
  从木帆船说起
  提到闽江航运,必须要从木帆船说起。福建先民很早就伐木造舟,木船和木帆船作为传统民间水路运输的工具,在近代的福建也活跃于闽江航道上。
  当时,福州上游最大的帆船是一种不搭载旅客的盐船,叫做“鸠尾”,又叫“课差”,载重500担(约合25000公斤)左右,往来于福州至南平、洋口、沙县,在闽江丰水期可以从南平到建瓯。这种船一般能装运每包300斤的食盐150包,除了食盐外,从福州上行时还捎带一些杂货,以及面粉、洋油、冰糖、咸鱼等,而从南平下行时,则装载米粮、茶叶、纸张以及各种山区土货。
  由于闽北各县产粮而缺盐,福州沿海则产盐而缺粮,因此,这些盐船实际上起着省内物资调剂的作用。早在14世纪末,便有一些商人在闽江南岸的天宁山北麓开设盐仓码头,这一带此后几百年间一直是福州乃至闽西北的食盐航运中心,今日福州的“仓前山”便得名于这一带的旧称“盐仓前”。
  在闽江航道上活跃的还有一种“鼠船”,有“大鼠”(载重200-300担)、“小鼠”(载重100-150担)之分,兼载客、货,“大鼠”一般通行到建阳、拿口、下茂等地,而“小鼠”则通行至建阳、水吉、将乐、邵武、永安等地。
此外还有载重30-60担的“雀船”,可通至松溪、崇安、光泽、泰宁、建宁、清流等地,并能深入尤溪、古田溪、梅溪、大漳溪。
  由于福州的粮食长期不能自给,在当时,主要依靠闽北运来的大米,这种米粮称作“溪米”。建宁、泰宁的不少商贩都在富屯溪支流金溪上游制作“雀船”,就地买来大米,装载半船,到洋口再补购大米装满,运到福州,连船带米一起卖掉,省去逆水行船的麻烦。
  在帆船不能通行的溪流上,还有各种小木船和木排、竹排。对于产自闽北山区的木材,木排几乎是唯一的运输方式,木材砍伐后沿山间辘道滑入溪河,集中后再用竹钉、硬木及竹篾捆扎成排,每排头各有一名排夫操驭,驾筏顺江而下至福州,装上海轮出口。在闽清、闽侯等地甚至有人直接将柴片放入溪流,通过闽江漂至福州,再捞起出售。
  1853年,随着太平天国运动波及江西、广州,产自武夷的红茶无法经由江西运往广州,清政府不得不开放福州港茶禁,从此,武夷茶通过便利的闽江航道源源不断地运往福州,著名的福州茶港应运而生。
  在此之前,由于清政府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广州茶商垄断着福建茶叶贸易,闽江水运的便利性无从发挥。这一点让精明的英国商人无可奈何。当时的英商看到茶船从武夷山星村开到福州仅仅4天,即便航运不便利的时候也只要8天-10天,比绕道江西再南下广州大量节省运输成本。在鸦片战争后中英《南京条约》谈判时,英国人坚持要将福州加入通商口岸,就是看中了闽江航运在武夷茶输出方面的便利性。
  福州港茶禁开放后,数量庞大的茶叶从闽北各地装袋封箱,雇工挑上溪船,顺流而下抵福州,再装上海轮,行销海内外。闽江水运成为支撑福州茶市的黄金水道。
  随着福州港的兴盛,在闽江下游,负责由马尾转运海上货物到福州台江的驳船越来越多。由于晚清至民国时期,福州设有海关,需要验关的货物也交由驳船接运,这种驳船叫“洋驳”,载重500-1000担,主要在报关行承接业务。不需要验关的散货则由“煤驳”转运,另外还有各种载重70-100担的“小驳”。在当时,闽江南岸的福州仓前山由于是海关所在地,商船如织,一派繁华景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航运史》

作者

摘要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展示了建国后到1990年福建水运发展的历史画卷,并从正反两个方面对现代福建水运事业作出客观的阐述。

出版源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江南wit 于 2017-3-21 01:09 编辑

福州海丝起点可以上溯到闽江内河的南平港的重要依据:

一.近代,中英《南京条约》谈判时,英国人坚持要将福州加入五口通商口岸,就是看中了闽江航运在武夷茶输出方面的便利性,著名的福州茶港应运而生。到1856年,福州港茶叶出口量超过广州,1859年又超过上海。1880年茶叶出口量高达1.0692亿磅,创福州港茶叶输出量最高纪录。这些数量庞大的茶叶均从闽北各地装袋封箱,雇工挑上溪船,顺流而下抵福州,再装上海轮,行销海内外。这一时期,闽江堪称得上是北茶南运的黄金水道。
二.福建产盐,江西产粮,福建沿海各县产盐,闽北各县产粮。为解决粮盐供需矛盾,在省内方面,余粮缺盐县份的粮食与缺粮余盐县份的食盐互为调剂。在省际方面,则以闽盐换取赣米,以弥补闽粮之不足。按当时福建水陆交通状况,闽江航运承担上行运盐,下行运粮任务最为适宜。
.民国13年(1924年)木帆船船主江书发、江书玉兄弟俩深感木帆船运输困难,乃决计改营轮船业,于是在福州制造船体,从香港购回机器,装配成小轮船,取名“安宁”号,大胆溯流而上,顺利停泊于南平延福门码头,岸上观者诧为神奇。江氏兄弟勇于向上游禁区冲击,终获成功,大大鼓舞了航运界,于是众航商竞相拓展上游航运业务。伴随着闽江航运的发展,闽江沿岸的南平、建瓯、洋口等成为繁荣港埠,那鳞次栉比的商店、货栈、码头、市场无不折射出闽江航运的繁荣。
四.南平位于闽江上游干支流交汇处,是南北水陆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这里帆樯云集,排筏栉比,朝发暮集,一片繁忙景象。南平港拥有木帆船365艘,875吨位,常年航行于闽江干支流各线。闽江干支流各线也有2200艘木帆船穿梭于南平港。清代末叶,南平港建有3个木帆船码头,即东溪小水门码头,专供建溪木帆船停泊;西溪南门头码头,专供沙溪、富屯溪木帆船停泊;剑溪延福门码头,专供闽江下游木帆船停泊。闽江上游轮船运输兴起后,以南平为中心,常年有60至70艘轮船航行于闽江干支流各线。民国时期,在延福门码头附近兴建一座趸船引桥码头,专供轮船停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1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现在的茶市交易不知道是不是全省最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1 07: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再说 发表于 2017-3-21 00:47
福州现在的茶市交易不知道是不是全省最大的?

福州不算,是泉州安溪茶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1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4_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1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江南wit 发表于 2017-3-21 00:32
福州海丝起点可以上溯到闽江内河的南平港的重要依据:

一.近代,中英《南京条约》谈判时,英国人坚持要 ...

好贴 涨姿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1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了一大堆,都是说历史的如何如何。 历史上福建没有铁路,建国后,前十年,海路被封锁,去上海得坐船到南平,再汽车去江西上饶。

现在铁路公路发达,航运自然退缩了,闽江属于封闭式的流域,范围小,货源少,航运量自然就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1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4_98:}{:4_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江南wit 于 2017-3-21 20:49 编辑
youfenyu 发表于 2017-3-21 12:33
说了一大堆,都是说历史的如何如何。 历史上福建没有铁路,建国后,前十年,海路被封锁,去上海得坐船到南 ...

这里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从历史上来看,福州的海丝是通过闽江的航运来实现的,因此福州海丝起点可以上溯到闽江内河的南平港码头。
第二层.闽江复航新时代即将到来,现在的福建海丝起点完全可以上溯到闽江内河的南平——建设中的南平新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youfenyu 发表于 2017-3-21 12:33
说了一大堆,都是说历史的如何如何。 历史上福建没有铁路,建国后,前十年,海路被封锁,去上海得坐船到南 ...

国务院近日公布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南平成为除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之外,南方最大的内河港口,发展和辐射空间想象惊人。如图


193214rm2i1f1hgxxdngzs.jpg.thumb.jpg 193217axk57xx2fy4p3lo3.jpeg.thumb.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youfenyu 发表于 2017-3-21 12:33
说了一大堆,都是说历史的如何如何。 历史上福建没有铁路,建国后,前十年,海路被封锁,去上海得坐船到南 ...

福建省港航集约提升工程:


    到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吞吐量达7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600万标箱,厦门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省85%以上,湄洲湾、罗源湾干散货吞吐量占全省公共码头80%以上。

  全力建设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推进全省外贸集装箱向厦门港集聚,加强福州江阴、泉州石湖外贸集装箱对厦门港的喂给和航线互补,打造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加快厦门国际邮轮码头及配套设施建设,打造集旅游、观光、会展、商贸于一体的东渡邮轮服务集聚区,积极发展海峡邮轮经济圈精品邮轮航线,推进邮轮母港建设。

  “十三五”确保完成投资100亿元,其中2016年完成20亿元,“十三五”前三年完成60亿元。

   推进重点港区集约发展

  加快推进罗源湾可门和湄洲湾北岸大型干散货物运输的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积极发展服务临港产业的漳州古雷、湄洲湾南岸、泉州秀涂、宁德漳湾等港区,推动港口与产业、城市互动发展。

  “十三五”确保完成投资330亿元,其中2016年完成60亿元,“十三五”前三年完成200亿元。

  完善重点港区集疏运体系

  加强重点港区深水航道、防波堤、公共锚地建设,进一步提升重点港湾进港航道的等级规模和通航能力。进一步加快重点港区疏港公路等建设,完善港区集疏运体系,提升沿海港口服务内陆地区发展的能力。

  “十三五”确保完成投资60亿元,其中2016年完成10亿元,“十三五”前三年完成40亿元。

  全面恢复“闽江口外沙—南平—三明”航道正常通航

  重点推进闽江马尾至南平的航道整治,完成水口电站枢纽坝下水位治理与通航改善工程,全面恢复“闽江口外沙—南平—三明”航道正常通航,建设南平洋坑作业区等内河码头,初步形成以闽江干流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江海联运通道。

  “十三五”确保完成投资40亿元,其中2016年完成10亿元,“十三五”前三年完成20亿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youfenyu 发表于 2017-3-21 12:33
说了一大堆,都是说历史的如何如何。 历史上福建没有铁路,建国后,前十年,海路被封锁,去上海得坐船到南 ...

因此,全面恢复“闽江口—南平—三明”航道正常通航是福建省港航集约提升工程四大核心项目之一,完全可以理解为福建海丝起点上溯到闽江内河的南平——建设中的南平新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GMT+8, 2024-5-24 05:48 , Processed in 0.08886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