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凌晨,福州发生一起恶性事件,一名男乘客被滴滴司机开车撞伤,抢救无效死亡。 咱们先来梳理下事发经过: 事发之前,当事男乘客在订单之中留言,不要打电话,因为害怕影响家人休息。 滴滴司机赶到起始点之后,没有见到乘客,便打电话给乘客进行确认。 男乘客和女乘客赶到之后,男乘客表现的十分生气,认为司机打电话的行为影响到了家人休息。 而司机认为自己到了约定地点却没有见到乘客,给乘客打电话是正常举动,并无不妥。 双方意见相左,因此发生口角,导致双方发生矛盾,期间女乘客曾进行过劝阻,但效果不大。 到达目的地之后,司机开车准备离开,男乘客可能是因为气愤不过,便拿着手里剩下一点饮料的瓶子对着司机的车子砸了过去。 在男乘客对司机做出扔水瓶的举动之后,滴滴司机调转车头对着男乘客撞了过去,不到30秒的时间撞了3次。 撞人之后滴滴司机报警投案,而男乘客则抢救无效死亡。 这起事件非常值得人们反思,男乘客因为担心影响家人休息而恼火,此事看来并无过错。 而司机到达起始点之后,没有见到乘客,打电话的举动也无过错,这是他的职责所在,并无不妥。 当事双方的初衷都没错,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是结果却是非常惨重的。 事情之所以会发展到如此地步,关键原因在于双方不懂得包容、不懂得互相理解、不懂得互相尊重,针尖对麦芒才是这起事件发生的根本所在。 当事男乘客既然留言不要打电话了,那么他就应该理解一下司机的难处,提前一会到达起始点,在起始点等着司机,而非让司机等他,所以这件事开始的时候,司机并没错。 司机既然打电话了,事情也已经发生了,双方见面之后,再继续纠结着这个问题不放,也没什么实际意义了,只是徒增矛盾罢了。 司机在乘客抱怨的时候,如果笑脸相迎,而非出言顶撞的话,那么这起事件也许到此也就结束了,根本不会有后面的事情发生。 就如很多网友说的那样,乘客的抱怨和双方的口角只是导致矛盾激化的一个过程,而乘客下车后对司机扔的那个饮料瓶才是压倒司机的最后一根稻草。 司机千没错万没错,错就错在不该开车撞向乘客,一时激愤开车撞人已经涉嫌故意杀人了,性质非常恶劣。
虽然事后投案自首了,但是也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分析这件事的对错并不是为了指责谁、批判谁、更不是为谁开脱,而是想找到矛盾的爆发点在哪里,查出矛盾点,解开矛盾,以事育人,严防类似事件发生。 如果当天夜里男乘客能够早一点到达、如果当天夜里司机不顶撞男乘客、如果当天男乘客不念念叨叨、如果男乘客不扔那个饮料瓶、如果司机咽下了这口气,那么这件事还会发生吗? 当然不会,正是因为双方都不懂得让步、都不懂得忍让,才一步步地把道路给走死了。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古人诚不欺我。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只有事后才会后悔、才会知道忍让的重要性。 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去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在发脾气、怒火中烧的时候,先想一想家人、想一想后果,问一问这件事的后果自己能承受得来吗? 遇事多思考、少计较,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最后惟愿逝者安息,愿事件再无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