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文明发言,理性讨论!站长微信:rongshu630
楼主: kzkmkr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点简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5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11

伊斯兰教圣墓
伊斯兰教圣墓是泉州伊斯兰教的重要史迹,与清净寺共同见证了穆斯林商人及其族群在泉州的活动,反映了宋元泉州多元文化的交往与融合。伊斯兰教圣墓位于泉州城东门外2公里的灵山南麓,相传是7世纪来到泉州的两位伊斯兰教圣徒的墓地。墓地坐北面南,依山而筑,主体布局由一圏半月形的回廊环抱两座石墓。石墓居中,为泉州典型的穆斯林石墓形式。地表现存两方形式相近的墓盖石,均以花岗岩雕成,东西并列排布。两方墓盖石上方建有一石亭遮蔽。石墓的西、北、东三面背倚山体建一圈半月形石质挡墙,并依挡墙建石质回廊将石墓环抱。石廊为仿木梁柱结构,外观为九开间,以石雕为础、柱、斗、梁、枋等构件。回廊下及挡墙壁中存有7方历代碑刻,其中一方记载了1322年泉州穆斯林集体重修圣墓之举,另一方为1417年郑和下西洋期间来此的行香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12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宋元泉州摩尼教传播的重要史迹,显现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强大的文化包容力,其蕴含的文化融合特征为宋元泉州世界性多元社群间广泛的价值观交流奠定了基础。草庵位于泉州城以南15公里的华表山东麓,依山而筑,是宋元时期泉州城远郊的一处摩尼教(又称明教)寺院。庵中现存一方雕凿于1339年的该教创始人摩尼的石雕造像,是世界现存唯一的摩尼光佛石像。草庵至晚创建于10-11世纪的北宋初期,初为草构,因名“草庵”,于1339年改建为石室并雕凿光佛造像。1979年曾于草庵前20米处发掘出土一件刻有“明教会”三字的褐釉碗,其形制与磁灶窑北宋时期的器物相符,佐证了北宋时期摩尼教在华表山麓的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3

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
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是宋元时期泉州城郊外销瓷窑址的杰出代表,反映了泉州以外贸手工业为显著特点的产业结构,其生产体系和生产规模展现了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强大的基础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它与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等共同反映了宋元时期海洋贸易对泉州地方产业发展的积极促进。磁灶窑位于泉州城西南16公里磁灶镇,是泉州城郊规模最大的一组古窑址。这里是紫帽山南麓的丘陵地带,瓷土资源丰富。考古工作共发现南朝至清代(6-20世纪)窑址26处,其中宋元时期(10-14世纪)窑址12处,均分布于晋江支流九十九溪两岸的小山坡上。金交椅山窑址始建于10世纪,兴盛于10-13世纪。2002年至2003年对窑址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揭露出4条龙窑遗址(Y1-Y4)和1处作坊遗址(F1)。磁灶窑出土的陶瓷多为青瓷、酱釉瓷,釉色丰富。胎质呈灰色,夹砂。器型多以执壶、罐、瓶、水注、盒、碗、盘、碟、灯等日用器为主。磁灶窑目前在东亚、 东南亚、南亚和东非等国多有出土,并发现于南海一号、华光礁一号、韩国新安沉船、印尼爪哇沉船、菲律宾吕宋沉船、哲帕拉沉船等沉船中。其军持等器物是典型的外销器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14

德化窑址(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
尾林窑

德化窑址(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是宋元时期泉州内陆地区外销瓷窑址的杰出代表,其兴起受益于宋元泉州海洋贸易的繁荣,在发展过程中创烧出独特的白瓷产品,显示出海洋贸易推动下泉州本地制瓷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德化窑位于泉州城西北约70公里的德化县,始于晚唐,在宋元海洋贸易发展的背景下获得重大发展,窑址遍布全县。其中德化县城周边的窑址分布最为集中,已调查发现宋元时期(10-14世纪)窑址29处。这一带生产的陶瓷可由陆路运输至南部永春县,再经晋江支流东溪运往泉州港口。尾林-内坂窑址位于德化县三班镇西北,窑址分布于上寮溪的南北两岸,面积约12200平方米。考古工作已发现7座窑炉及部分作坊、废品堆积等窑业遗存。屈斗宫窑址位于德化县城浔中镇宝美山破寨山的南坡上,1976年经考古发掘揭露出一处元代窑炉遗址。该窑为分室龙窑,是龙窑向阶级窑转化的过渡形式,反映了宋元时期窑炉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宋元时期德化窑的产品以青白瓷、白瓷为主。器型多以碗、盘、盒、洗、执壶、军持、瓶等日用器为主。在制作过程中流行刻花、划花、模印等多种装饰手法。德化窑的高足杯、粉盒、军持、壶、花瓶、碗等产品目前在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等地区多有出土,并大量发现于华光礁一号、南海一号、爪哇沉船、马来西亚丹戎新邦沉船、惹巴拉沉船等沉船遗址中,证实德化窑瓷器是海外贸易的重要外销产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15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是宋元时期泉州冶铁手工业的珍贵见证,与泉州的陶瓷生产基地共同显示出宋元泉州强大的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遗址位于泉州西北约70公里的戴云山区。安溪县青阳村曾是宋代官方设立的专职铁场之一,是泉州内陆腹地的重要铁矿分布区,文献记载其冶铁业在11世纪时极为兴盛。安溪青阳下草埔遗址位于青阳村南部的山坡上,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包括一处冶炼遗址、分布于矿山上的一组古矿洞、一处冶铁生产者余氏家族的祖屋遗址、一段古道,以及为冶炼提供薪材的山地。经初步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实验分析,冶炼遗址使用小高炉进行块炼铁冶炼,并以木炭为主要燃料。生产的海绵铁经过初锻形成铁块、铁片等初加工产品后,再加工或运输至其他地区进行锻造再成型,制成铁器。根据对遗址上提取的10余处炭样的C14年代测定,其年代集中在10-11世纪前后。结合遗址出土钱币、瓷器残片的年代特征,可确定遗址为宋代的块炼铁遗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16

洛阳桥
洛阳桥是泉州北上福州乃至内陆腹地的交通枢纽,它与安平桥、顺济桥遗址等共同连通了便捷的沿海交通干线,在泉州水陆复合运输网络的发展中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它是官方主导、全民合力建造大型交通设施的典范,体现了官方、僧侣等社会各界对商贸活动的推动和贡献。洛阳桥位于泉州城东北方向约10公里的洛阳江入海口处,原称万安桥,始建于1053年,1059年落成。桥体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现存全长约731米,桥宽约4.5米,主体桥段为47孔,有45座石墩,依托桥中部一自然小岛(中洲)而建。石桥梁板系巨型条石,桥面左右翼以望柱、扶栏。洛阳桥的建造使用 “筏形基础”、“养蛎固基”、“浮运架梁”等技术手段,为宋元时期泉州造桥浪潮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洛阳桥桥身两侧设置宋以来各形制石塔7座,护桥石将军4尊。中洲上有中亭和西川甘雨碑亭。桥南有蔡襄祠,奉祀洛阳桥的主持建造者北宋泉州郡守蔡襄;桥北有始建于宋代的昭惠庙,祀通远王,曾为蔡襄建桥的指挥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17

安平桥
安平桥是泉州与国家广阔的南部沿海地区的陆运节点,体现出海洋贸易推动下泉州水陆转运系统的发展。其建成是泉州官方、宗教人士、商人及平民共同参与的结果,既体现了宋元时期泉州多元社会结构对海洋贸易的贡献,又反映了海洋贸易给泉州社会带来的经济繁荣和财富积累。安平桥位于泉州城西南方向30公里的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交界的海湾上,这里是泉州与其南侧的漳州、广州等地区联系的要道。因桥长五华里,俗称“五里桥”,为中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它始建于1138年,建成于1152 年,由僧侣、商人、政府官员和当地民众等合力建造。桥体为东西走向,桥长约 2255米,桥面宽2.9-4米,条石铺就,两侧护以花岗岩栏杆。共有石砌桥墩360 座,有长方形、单尖船形、双尖船形等式样。桥墩之间横架巨型石板作为桥面,石板长5-11米。安平桥的建造吸取了洛阳桥的建桥方法,又有所创新,运用“睡木沉基”的方法,并因地制宜设置不同形式的桥墩,这是在海洋贸易带动的大量桥梁建造实践中积累、发展出的先进技术。桥上及周边建有瑞光塔、桥头亭、水心亭、海潮庵、镇风塔、雨亭、望高楼、听潮楼等附属建筑。水心亭周围保存有历代修桥碑记16方,亭前柱旁立有两尊护桥石将军雕像,系宋代石雕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18

顺济桥遗址
顺济桥是泉州古城与晋江南岸的陆运节点,是伴随海洋贸易发展而建设的出入古城商业区的主要通道,完善了泉州的水陆转运系统。它与德济门遗址、天后宫共同体现了海洋贸易推动下古城南部商业性城区的发展,见证了商业拓展对交通系统的促进。顺济桥遗址位于泉州古城南门德济门外,横跨晋江两岸,以近顺济宫(天后宫)而得名。顺济桥由南宋泉州郡守邹应龙主持建造于1211年,沿用至20世纪,14世纪以来多次修缮,现以遗址状态保存。顺济桥的建造吸取了洛阳桥的建桥方法,采用“筏形基础”法,全河床拋填石块形成结构基础,其上干砌条石形成桥墩,上部为石梁结构。史载长约150余丈,宽1.4丈,现存船形桥墩及桥墩遗址约30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6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泉 州:

1、海 洋 商 贸(22个历史遗产点)
2、南 音
3、传统木结构建筑
4、水密隔舱 福 船
5、木 偶 传承人

建议设立泉 州 世 遗 旅 游 公 交 线。融合这5项。
-----------------------------

物质非物质融合,动态静态融合,打造旅游新品牌:泉州世遗3日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19

江口码头
江口码头位于泉州古城东南的晋江北岸,是连接古城的水陆转运节点,与真武庙同为泉州城郊的重要内港“法石港”的遗存,反映了内港码头的功能构成和使用方式。它与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等共同体现了宋元泉州由内港码头、外港码头、航标塔等共同构成的河海运输网络。江口码头现保存有文兴码头和美山码头两处码头及一处宋代古船遗址。两处码头始建于宋元时期并沿用至20世纪。两者相距约1.1公里,均以条石砌筑。文兴码头位于上游,整体造型为一平缓的斜坡状台阶。此处水深较浅,码头直伸入晋江中以便低潮位时小船停靠。码头现存南北长约30余米,宽约3.5米。美山码头位于下游,较文兴码头处水深,码头造型为边坡较陡的墩台,便于高潮位时大船停靠。最下层墩台南北长约20米,宽约15米。1982年在文兴码头以东发掘了一处南宋时期废弃于江岸边的古船遗址,发现竹帆及其绳索等遗物,佐证了宋元泉州的造船技术。
[img]https://pics2.baidu.com/feed/6a63f6246b600c333716cfe6c45ac609d9f9a14a.jpeg?token=e6fa3e59d2da54ea208c322d2f9827f5
[/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

石湖码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湖码头是泉州外港码头的珍稀物证,实证了宋元泉州优良的建港条件,它与江口码头共同呈现了宋元泉州港的水陆转运系统。石湖码头位于泉州城东南17公里的石湖半岛西岸,是一处利用天然礁石建造的码头,与六胜塔同属石湖港的历史遗存。石湖半岛三面临海,其西侧为一半月形海湾,形成天然的避风良港。半岛突兀于泉州湾中部,正当晋江和洛阳江交汇出海口,对内可直通双江,对外扼守泉州湾主航道。石湖码头主体由一组近岸礁石和通济栈桥共同组成,据传始建于8世纪初期的唐开元年间,海商林銮在此创建林銮渡,借用天然礁石为靠岸设施。历史文献记载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官员傅琏在礁石与岸线之间加筑通济栈桥,使码头功能更为完备。根据栈桥基部的考古工作,栈桥最下层仍保留了宋代的石质桥基,其上部可见后代对栈桥的多次修补痕迹。桥基周边出土了宋元时期的瓷器残件,主要为磁灶窑的产品,并有少量龙泉窑等外地瓷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21

六胜塔
六胜塔是石湖港的重要历史遗存,是商舶由泉州湾主航道驶向内河港口的地标,并有护佑商旅的作用。其建造是宗教人士、商人及平民共同参与的结果,体现了宋元时期泉州多元社会结构对海洋贸易的贡献。六胜塔位于泉州湾中部石湖半岛北端的金钗山(又称烟墩山)上,是一座仿木楼阁式石塔,始建于宋政和年间 (1111-1118),由僧人祖慧、宗什和施主薛公素募资建造,现存石塔由本地海商凌恢甫重建于1336-1339年。石湖半岛距泉州古城约17公里,兀立于泉州湾中部。塔与其东侧大、小坠岛之间的岱屿门主航道遥遥相对,文献记载“舟入泉港必经岱屿”,是商船经泉州湾驶入晋江、洛阳江沿岸内河港口的重要地标。六胜塔塔身用花岗岩砌筑,为五层八角楼阁式塔,通高约36米。塔基做双层须弥座,塔身结构由外壁、回廊及塔心三部分组成, 各面门、龛两旁浮雕金刚、力神等佛教形象,檐下用石雕作斗拱,“壮丽几拟开元镇国、仁寿二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22

万寿塔
万寿塔是商船抵达泉州港的地标,也是镇守海口、护佑商旅的精神寄托,其望夫成石的传说承载了泉州民众对海洋贸易的历史记忆。万寿塔位于泉州城东南方向20公里的宝盖山山顶,是一座仿木楼阁式石塔,由僧人介殊建造于泉州海洋贸易鼎盛的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宝盖山矗立于泉州湾与深沪湾之间的平原丘陵,海拔210米,是泉州湾一带的最高峰。这里控扼泉州湾与外海交界处,古人风水思想认为这里是泉州的“水口”,在此建塔可以锁住水口以保平安。万寿塔建于宝盖山的制高点,故又称关锁塔。因承载有商人妇登塔望夫成石的传说,又称姑嫂塔。明代《八闽通志》称“商船自海还者,指为抵岸之期”,可作为商船抵达泉州港的地标。万寿塔用花岗岩砌筑,为五层八角空心楼阁式塔,占地面积325平方米,通高约22米。塔身为空心筒构造,首层外有环廊一周,西侧接石构抱厦,第三至五层设有平坐、勾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GMT+8, 2025-7-6 05:39 , Processed in 0.10576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