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harpPower 于 2020-10-1 18:56 编辑
最新季度成绩出来了,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微增,让各种阴谋论瞬间将因失据而破灭。
上半年,交通厅成立省公司,整合全省港口港务公司,包括A股上市公司厦门港务集团;消息传出,马上传出两种阴谋论,第一,省里榕想联合掐制厦门港口地位,抹黑对象指向屏山省厅及省城;第二,厦门港受广东港口威胁,甩锅省厅;抹黑厦门。
说实在,合并传出,我并不感到多少意外和吃惊,因为这些调整还是在正常逻辑和流程范围内。倒是令我大为吃惊的是,福建本地造谣的能力,历史上的造谣,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现在的造谣水平,可能超越造谣前辈的尤有胜出的苗头。
话说一个偌大的省厅部门,其施政成效压力其实也是蛮大的,作为专业的部门,主体上的专业性和事业心,不应该受到质疑的,尤其在现在各种行政监督和体制制约下和严格的考评体系问责制各方面的约束底下,公然有私心可以任意假公济私的说法绝对是扯淡。甩锅说,也同样胡扯,你想甩,就有傻子接吗?厦门港务是上市公司,从证监会交易所、金融机构到大众股民,无数眼睛在看,以后小孩过家家?
公道地说,省厅确确实实为了省内港口发展布局操碎了心了。全省港口整合,在全国开展已经有年了,周边各省都在做,都是为了资源高度有效的运用。早年,试图分三大港口体系,因为湄洲湾两岸行政区划的割裂和掣肘,没有成功;此番重新出发,意图以资本为纽带,以公司治理的出发,开始新一轮的港口改革,作为个人,我还是希望其能够成功。
作为面积方面较小的省份,人口经济中等的省份,福建是拥有全国范围较长的海岸线及不少优良港口没错,港口的良好规划和高效发挥效益效应,非常重要。面对全球船舶货运的大型化、商队航商大型化,对于港口的集约化体系化有了更高的要求,港务运营、通关服务、仓储物流、航商、港口金融、港口商务、保税、国际中转业务、支线业务、喂给港、腹地联系等全体系的支撑,重复建设、到处小而全,只能一哄而上、恶行向杀、铩羽而归。
省内港口格局已定, 局部还需优化加强
目前,福建省的港口格局是“两集两散两液” ,即--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厦门港海沧港区和福州港江阴港区,以大宗散货运输为主的罗源湾可门港区和湄洲湾北岸港区,以临港工业为依托、液体散货运输为主的湄洲湾南岸港区、漳州古雷港区。
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厦门港在全球集装箱港的排名,2018年进入全球第15位,2019年全球第14位。
厦门能够成为海西第一集装箱,并晋身全球第十四港,可谓非一日之功;首先,厦门的外贸延续性,从前清民国以来,一直没有短档,前清建立闽海关,到民国,到共和国,一直延续和继承,开放前与南洋、香港的贸易也没中断;与上海广州航运一直持续;二国内集装箱港是八十年代起步的,福州港起初选址马尾港,由于河港积沙严重,马尾港没有足够港深发展,后发展江阴港,江阴港位置相对远,配套各方有难度;在延续性方面,厦门占优,包括海沧港的开发和转入,也几乎无缝发展;三在港口装卸、堆场和改造革新、航道的疏浚、港口服务的配套、疏港货运通道建设,厦门更加重视,从而取得先手之机;四,货源地优势,厦门港的货源地包括,厦漳泉、龙岩,还有潮汕和莆田的一部分,进而发展到江西,通过中欧专列,厦门港货源地更是拓展到台湾、东南亚和中部省份;五。大航商的支持;六。国际中转和各种特殊贸易的发展。
可以猜测的,此次全省内港口资源整合的起手式,先纳入厦门港务集团,就是先抓住龙头,待全省港务统一纳入后,可以进一步理顺关系,在之前各自发展的基础上,协调发展。按照新形势,对两集两散两液之外的其他港口,进行更精准更有前瞻性的规划布局。
作为目前全省港务最大的亮点,全球集装箱港第十四位,并历史性、戏剧性地超过高雄港,这成绩能否保持,能否更进一步发展,也会成为整合发展成败试金石之一。
没有阴谋,厦门作为国家钦定的港口型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港口的地位和实力,必须优化和强化的,这是不容怀疑的。
我们有理由期盼,这次省厅酝酿良久的动作,一定能够给闽省的港口带来更为迅猛的发展!
福建人也会少却阴谋论和各种谣言,福建人会更阳光! 谣言终将止于智者,你呢?
|